已知: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某红色粉末是Fe2O3或Cu2O或两者的混合物。(实验所需试剂只能从下列中选择:稀硫酸、KSCN溶液、稀硝酸、双氧水、铁粉、碱式碳酸铜)
探究方案:将红色粉末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实验现象:反应后有红色固体存在;
(1)结论:红色粉末是 。
(2)如果红色粉末是Cu2O和少量Fe2O3的混合物,请设计实验证明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3)兴趣小组欲利用Fe2O3和Cu2O的混合物制取较纯净的胆矾(CuSO4·5H2O)。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下:
物质 |
Cu(OH)2 |
Fe(OH)2 |
Fe(OH)3 |
开始沉淀的pH |
6.4 |
9.7 |
1.9 |
沉淀完全的pH |
9.6 |
12.7 |
3.7 |
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
①试剂1为 ,试剂2为 (填名称);
加入试剂1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X的化学式为 ;
③操作1为 。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请回答:
(1)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_;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溶解性 |
|
环乙醇 |
100 |
0.9618 |
161 |
微溶于水 |
环己烯 |
82 |
0.8102 |
83 |
难溶于水 |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有机副产物为 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如下: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下同)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反应过程中A装置可能产生的酸性干扰气体(填化学式),为此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以吸收除杂。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d.高锰酸钾溶液
(3)装置B是安全瓶,其工作原理是。
(4)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下列试剂中的洗涤(填选项符号),再通过的方法分离;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NaHSO3溶液 d.苯
(5)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共11分)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用16.0g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实验结束后得到9.4g产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 / 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0C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0C |
-130 |
9 |
-116 |
溶解性 |
易溶水 |
难溶水 |
微溶于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或“下”);
(5)在装置B中较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1,2—二溴乙烷的产率为。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A中试管内盛放的物质是Ca(OH)2、NH4Cl固体。
【实验探究】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中盛放的干燥剂为,干燥氨气能否用浓硫酸(填“能”或“不能”)
(3)若有10.7gNH4Cl固体,最多可制取NH3(标准状况)的体积是L
(4)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是。
(5)C、D装置中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填“C”或“D”),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色。
(6)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7)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填“F”或“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