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五: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分析董仲舒提出这些观点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五,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并分析其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宗旨……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材料二 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和平是恐怖(核武器)生产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式武器(核武器)如何“改变了国际关系”。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
材料一“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何以见得“树墩还还是可以萌发”的?
(2)材料二中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民国政党源流大体可分为两支,其一为革命派,另一为立宪派。革命派以同盟会为正宗,源于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立宪派在清季为宪友会,亦为政闻社、咨议局联合会和江浙派。民国后,这些党派分别演变为国民党和进步党两大集团。具体演变情况如下:(清末民初党派演变示意图)

——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
请从示意图中提取有关当时政党党派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论。

(25分)古今中外,爱情、婚姻、家庭成为人们永恒的追求和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情、婚姻、家庭的观念和形态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是高贵的天神,还是半人半神的大英雄,亦或是人间的凡人,面对爱情都会如飞蛾扑火般热烈追求,不惜改变形状,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可见古希腊人对爱情的崇尚,但同爱情相比婚姻则远没有那般崇高伟大,婚姻往往伴随着功利、嫉 妒、报复等不美好的东西。
——《从古希腊神话看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材料二 (在19世纪的西欧)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父母一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当有了一个在新地方安居的机会时尤其如此。……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征,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
——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
材料三(中国)古时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婚姻“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入他种之观念。”
——1905年《女子世界》第2期
材料四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9——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
26.6
28.8
12.66
15.6
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爱情观、婚姻观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西欧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的发展特征,并简要说明其原因。(6分)
(3) 材料三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4) 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座,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管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