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蒋廷黻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外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前者是为了“尊严”,后者是为了利益  
②前者是愚昧的表现,后者是霸权的表现 
③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④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外交往中双方态势的变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诗句“玉腕竹弓弹吉贝(棉花),石灰荖(lǎo)叶送槟榔。泉南风物良不恶,只欠龙津稻子香。”(福建泉州诗人林凤《泉南风俗》)其创作不可能早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74年3月,在维修都江堰时发现了一尊深埋河床下4.5米,高2.9米的石像(见图)。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修建都江堰完工后,……作三石人,立水中,与江神曰: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由此判断,李冰立石像的目的是

A.调节航道 B.昭示后人工程竣工
C.测量水位 D.邀约江神按需放水

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言说:“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但在80年代初,他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下列表述与这种观点转变无关的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需要调整外交政策
C.经济全球化加快,各国相互依存程度提高
D.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的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此话不能反映()

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C.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