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①,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然后沿虚线剪切,得到两个(不等边)三角形纸片△ABC,△A1B1C1.
﹙1﹚将△ABC,△A1B1C1如图②摆放,使点A1与B重合,点B1在AC边的延长线上,连接CC1交BB1于点E.求证:∠B1C1C=∠B1BC.
﹙2﹚若将△ABC,△A1B1C1如图③摆放,使点B1与B重合,点A1在AC边的延长线上,连接CC1交A1B于点F.试判断∠A1C1C与∠A1BC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3﹚写出问题﹙2﹚中与△A1FC相似的三角形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的外接圆与
轴交于点
,
,
求
的长.
(1)如图1,请你类比直线和一个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在图1的①、②、③中,分别各画出一条直线,使它与两个圆都相离、与两个圆都相切、与一个圆相离且与另一个圆相交,并在图1的④中也画上一条直线,使它与两个圆具有不同于前面3种情况的位置关系;
(2)如图2,点、
在直线MN上,AB=11厘米,
、
的半径均为1厘米.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
的半径
也不断增大,其半径
(厘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为
.请直接写出点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内切?
如图,中,
、
两点在
轴的上方,点
的坐标是(-1,0).以点
为位似中心,在
轴的下方作
的位似图形
,并把
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
的对应点
的横坐标是2,求点
的横坐标
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发现,某班级的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
(单位:分)之间满足函数关系:
.其中,
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
(1)第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2)第几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3)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
如图,是⊙O的直径,
是弦,
,延长
到点
,使得
.
(1)求证:是⊙O的切线;
(2)若,求
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