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象的是
| A.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 |
| B.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 |
| C.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 |
| D.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 |
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
|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
|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
|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
|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
|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
|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
|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
|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
|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
|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