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8.4g铁粉参加反应,转移电子      mol。
(2)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3)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               ;烧瓶底部应事先放置            ,其作用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部分性质如下:能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大约在175℃升华(175℃以上分解生成H2O、CO2和CO);H2C2O4+Ca(OH)2=CaC2O4↓+2H2O。现用H2C2O4进行如下实验:
(一)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
通过如图实验装置验证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的CO2和CO,A、B、C中所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①B中盛装的试剂(填化学式);
②A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
(二)探究草酸的酸性
将0.01mol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 0.2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三)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实验前先用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
反应原理:□MnO+□H2C2O4+□=□Mn2+□CO2↑+□H2O
①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
②滴定时KMnO4溶液应盛装于(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Ⅱ.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编号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温度
浓度(mol/L)
体积(mL)
浓度(mol/L)
体积 (mL)

0.10
2.0
0.010
4.0
25

0.20
2.0
0.010
4.0
25

0.20
2.0
0.010
4.0
50

(1)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填编号,下同),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2)测得某次实验(恒温)时溶液中Mn2+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图。

请解释n(Mn2+)在反应起始时变化不大、一段时间后快速增大的原因:_____

某同学利用铁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固体溶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试剂1的化学式是;加入试剂1后呈红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是(用化学用语和必要文字解释)
(4)某一同学在实验中由于加入了过量新制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深红色褪去,为了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另有四位同学进行了下表的猜想,你认为丁同学的猜想会是什么?(提示:SCN中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

编 号
猜想

溶液中的+3价Fe又被还原为+2价Fe

溶液中的+3价Fe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

新制的氯水具有漂白性,将该溶液漂白


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合理与否?请同学们根据结论完成下表的实验设计方案。可选用试剂:浓硫酸、1.0mol·L-1HNO3、1.0mol·L-1盐酸、1.0 mol·L-1 NaOH、0.1mol·L-1FeCl3
0.1mol·L-1CuSO4、20%KSCN、蒸馏水。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 论


说明丁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

工业上用难溶于水的碳酸锶(SrCO3)粉末为原料(含少量钡和铁的化合物)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SrCl2·6H2O),其过程为:

已知:Ⅰ.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
沉淀完全的pH
3.7
9.7

Ⅱ.SrCl2·6H2O 晶体在61℃时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
(1)操作①需要加快反应速率,措施有充分搅拌和(写一种)。
碳酸锶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步骤②-③的过程中,将溶液的pH由1调节至;宜用的试剂为
A. 1.5
B. 3.7
C. 9.7
D.氨水
E.氢氧化锶粉末
F.碳酸钠晶体
(3)操作③中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4)工业上用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适宜的温度是
A.50~60℃ B.80~100℃ C.100℃以上
(5)步骤⑥宜选用的无机洗涤剂是

为探究FeCl2溶液电解时阴阳极的产物,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电解能否发生、电极反应及其速率,与电压大小、离子浓度等因素有关。)
Ⅰ电极a表面始终未出现气泡,但产生了银灰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电极b开始一段时间内,表面无气泡产生,周围液体出现红褐色,逐渐浑浊。吸取该电极周围少许液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滴入淀粉-KI溶液,液体颜色不变;另一支试管中先加盐酸酸化,再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结论:电解过程中产生了Fe3+,同时水解产生了红褐色物质。
(1)加盐酸酸化时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对电解过程中Fe3+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想:
猜想①: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成Fe3+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①
供选择的试剂:1mol/L FeSO4溶液、1mol/L盐酸、2mol/L盐酸、1mol/L NaCl溶液、2mol/L NaCl溶液、淀粉-KI溶液、KSCN溶液、蒸馏水

操作
现象和结论
①取一定量_______溶液,调节溶液pH为4.91;再以相同装置进行电解。
②电解相同时间后,若电极b表面无气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煤和选煤过程中排出的煤矸石(主要含Al2O3、SiO2及Fe2O3)会占用大片土地,造成环境污染。某课题组利用煤矸石制备聚合氯化铝流程如下:

已知:聚合氯化铝([Al2(OH)nCl6-n]m(1≤n≤5,m≤10),商业代号PAC)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
(1)酸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 的500mL3.0 mol·L-1的盐酸,配制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m=n=2,则生成PA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含PAC的稀溶液中获得PAC固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分析残渣2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同学称取5.000g残渣2,先将其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为Fe2+,并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mL溶液;然后移取25.00mL试样溶液,用1.000×10-2 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已知反应式为Fe2++MnO4+H+—Fe3++Mn2++H2O(未配平)。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残渣2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