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启发诱导 | B.温故知新 |
C.循序渐进 | D.因材施教 |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
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 B.宇宙便是吾心 |
C.有理而后有气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B.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B.三种主张都强调重视百姓的力量 |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
D.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 B.中央官职互相制约 |
C.秦一律严苛细密 | D.丞相大权独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