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反应时,硫酸可以被还原为SO2,也可被还原为氢气。为了验证这一事实,某同学拟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压强为10lkPa,温度为0℃)。
(1)若在烧瓶中放入1.30g锌粒,与c mol/L H2SO4反应,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量气管的适宜规格是 。
A.200 mL B.400 mL C.500mL
(2)若1.30g锌粒完全溶解,氢氧化钠洗气瓶增重l.28g ,则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烧瓶中投入a g锌且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洗气瓶增重b g.量气瓶中收集到Vml气体,则有:ag/65g·mol-1=bg/64g·mol-1+V ml/ 22400 ml·mol-1,依据的原理是 。
(4)若在烧瓶中投入d g锌,加入一定量的c mol/L 浓硫酸V L,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测得氢氧化钠洗气瓶增重mg,则整个实验过程产生的气体中,n(H2)/n(SO2)=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若撤走盛有无水氯化钙的U型管,
n(H2)/n(SO2)的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 反应结束后,为了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量气管在读数时应注意:
①
②
③
X、Y、Z、M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甲、乙、丙是由它们形成的三种常见分子;甲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约占人体体重的2/3;乙是日常生活的基础能源,其中含元素Y的质量分数为75%;丙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丁为丙的钠盐,常用于漂白或消毒。戊与甲的组成元素相同,其分子具有18电子。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为(填化学式)_______;丁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与甲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且含元素种类相同的离子有(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
(2)元素E、F与X同周期。
①常温下E的单质与甲反应缓慢,加热至沸反应迅速,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F的单质粉末加油漆后即得“银粉漆”,在汽车漆家族中有重要地位。写出保存“银粉”时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向盛有一定浓度戊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用少量稀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滴加过程中可依次观察到的现象:
a.浅绿色溶液变成黄色
b.有少量气泡产生,片刻后反应变得更剧烈,并放出较多热量
c.继续滴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试管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
①现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象b中反应剧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解释现象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Sn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元素之一,能形成SnCl2,SnCl4两种氯化物,SnCl2常温下为白色晶体,具有一维链状的聚合结构,气态时以单分子形式存在,而SnCl4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白锡和灰锡是Sn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白锡的晶体结构中Sn原子的配位数为4和6,灰锡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相似。白锡的密度大于灰锡的密度。
(1)Sn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SnCl2的一维链状聚合结构如图所示,在分子结构中标出所含有的配位键。其固体分子及气体分子中Sn的杂化方式为。
(3)SnCl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SnCl4与CCl4中
沸点较高的是。
(4)锡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如图,其化学式为。
(5)解释白锡分子的密度大于灰锡的密度的原因:。
(6)若灰锡的晶胞边长为a pm,计算灰锡的密度为。
(一)对于弱酸,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存在一种定量的关系。下表为几种弱酸在25℃时的电离平衡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1)K只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K值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2)从电离的角度,HCO3-、HPO42-、H2PO4-都可看作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
(3)对于同一种多元弱酸,有不止一个电离平衡常数,多个常数K1、K2、K3、之间存在某种大小关系,此关系是________;以碳酸为例,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产生此规律的原因_______。
(4)电离平衡常数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现已经测得25℃时,c mol/L的的电离转化率为____,则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_____。
(二)化合物SOCl2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77 ℃。在盛有10 mL水的锥形瓶中,小心地滴加8~10滴SOCl2,可观察到剧烈反应,液面上有白雾形成,并有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滴有品红试液的滤纸褪色。
(1)写出SOCl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用SOCl2与AlCl3·6H2O混合共热得到无水AlCl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4,中子数为7;X的离子与N具有相同的质子、电子数目:W与Y的氧化物均能导致酸雨的形成;Z的非会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
(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X3W的结构 。
(3)X3W遇水可释放出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同温同压下,将a L W的简单氢化物和b LZ的氢化物通入水中,若所得溶液的pH=7则ab(填“>”或“<”或“=”)。
(5)用惰性电极电解化合物XZ溶液从阴极释放出气休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已知W的单质与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气体A,即: △H=—92.4kJ·mo1-1
在某温度时,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在不同时间测定的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 |
浓度(mo1/L) |
||
c(W2) |
c(B) |
c(A) |
|
第0 min |
4.0 |
9.0 |
0 |
第10 min |
3.8 |
8.4 |
0.4 |
第20 min |
3.4 |
7.2 |
1.2 |
第30 min |
3.4 |
7.2 |
1.2 |
第40 min |
3.6 |
7.8 |
0.8 |
①0min~10min,W2的平均反应速率。
②反应在第l0min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更新了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d.增加B的浓度
③若反应从第30min末又发生了一次条件改变,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a.更新了催化剂 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 d.减小A的浓度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工业上常用水杨醛与乙酸酐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制得:
以下是由甲苯为原料生产香豆素的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及副产物已略去)
已知以下信息:
①A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B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通常不稳定,易脱水形成醛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香豆素的分子式为;
(2)由甲苯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A的化学名称为。
(3)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出现四组峰的有种;
(5)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种,其中:
①既能发生银境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写结构简式)。
②能够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是(写结构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