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住:℃),读图完成
|
下列各题。
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
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大陆西侧 |
C.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 |
D.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
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
A.地处高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 | B.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 |
C.地表缺少植被覆盖 | D.地表分布有大量沼泽 |
关于乙、丙两地的正确判断是
A.乙处附近气候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 B.乙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林带 |
C.丙处附近纬度太高,不利于渔场形成 | D.丙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如图是某区域板块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如图所示区域中的字母和板块,对应正确的是
A.a一亚欧板块 b一印度洋板块 c一非洲板块 |
B.a一亚欧板块 b一太平洋板块 c一印度洋板块 |
C.a一印度洋板块 b一亚欧板块 c一太平洋板块 |
D.a一美洲板块 b一非洲板块 c一大西洋板块 |
图示区域的产品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是
A.铁矿、锡矿 | B.石油、铁矿 |
C.天然橡胶、油棕 | D.玉米、水稻 |
下列关于图示1200经线在南半球经过的最大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资源有煤、铁、石油、锰矿 |
B.东海岸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 |
C.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 |
D.是世界上重要的人口迁出国 |
读“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1~14题。图中①处悬崖的相对高度H
A.150 m<H<250 m |
B.250 m<H<450 m |
C.450 m<H<650 m |
D.600 m<H<650 m |
图中①处最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为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图示地区最适宜 ( )
A.发展立体农业 | B.种植茶果树 | C.种植多汁牧草 | D.种植水稻 |
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形成并发展为城市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右图表示某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读图完成1~3题。此刻,北京时间为
A.3:20 | B.9:20 |
C.15:20 | D.21:20 |
该纬线可能是
A.00 | B.23026′N | C.600N | D.750N |
此日,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 B.北京日出方向为东偏北 |
C.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最大值为150 | D.巴西高原呈现草类茂盛的景象 |
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可能是近百年来出现的最完美的一次日食,是在1991年到2132年之间发生的日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回答下列问题。关于日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农历初一 | B.发生在农历十五 |
C.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 D.太阳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 |
关于太阳大气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及成因对应关系正确的组合是
A.光球——耀斑——光球能量释放 |
B.色球——黑子——色球局部温度低 |
C.日冕——太阳风——受太阳引力小,温度高 |
D.日珥——太阳内部——高温高压 |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丁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 B.乙、丁、丙、甲 |
C.乙、丙、丁、甲 | D.甲、丙、丁、乙 |
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间是
A.昨日18时 | B.当日18时 | C.次日6时 | D.次日18时 |
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A.乙和丁 | B.甲和乙 | C.丙和丁 | D.甲和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