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西汉和东汉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取得反击匈奴战争的重大胜利 ②同西域各族发展友好关系
③设管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郡县 ④解除北匈奴对西域的控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自宋代以后,古代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复出现,元明清三朝维持了长达600余年的统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②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深化 ④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文艺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离骚》《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 |
B.《红楼梦》《人间喜剧》《向日葵》 |
C.《诗经》《西风颂》《播种者》 |
D.《等待戈多》《格尔尼卡》《蓝色多瑙河》 |
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1860年 |
1870年 |
1900年 |
1970年 |
大不列 |
大不列颠 |
美国 |
美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苏联 |
美国 |
法国 |
大不列颠 |
日本 |
德国 |
德国 |
法国 |
德国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B.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赶超英法
C.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与美国关系密切
D.全球化使二战美苏两大市场联系逐渐加强
“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它”是指
A.民族主义 | B.社会主义 | C.帝国主义 | D.殖民主义 |
1882年,伊藤博文率“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柏林大学某教授向他们建议:“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相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此材料说明当时德日两国
A.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 | B.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
C.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 D.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
“那时(15世纪束)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裂缝”说明东西方商路畅通 |
B.“巨人”仍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中,丝毫看不到光明 |
C.“牢狱”指的是封建神学的束缚 |
D.“巨人的力量”主要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