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四: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的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神社院内有一个常设展览馆,叫做“宝物遗品馆”。馆内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材料五:(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日本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材料三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四,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分别是什么?
(5)上述材料给我们那些启示?
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而其联系加强的基础是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指出与这一变化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自道光(1782—1850年)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道光年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开海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从经济角度看,世界经济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3)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在材料三ABC处填上内容并说明填写的理由。
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二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接扣除;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
(2)有人据材料二得出结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福利制度的认识。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指出以上企业的相同特征,并分析其出现的意义。
材料二下表展示了1914—1918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2)据材料二,指出1914~1918年华商进口火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当时情形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排挤和打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因素。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指出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变化,并概括指出促进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阿里·玛扎海里认为:“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
(2)据材料二,指出阿里·玛扎海里研究丝绸之路衰落的视角。
材料三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的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时代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美洲的发现”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该事件“准备好”了世界市场?
(2)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的?
材料二英国的工业巨头们之所以愿意在印度修筑铁路,完全是为了要降低他们的工厂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原材料的价格。但是……如果你想要在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维持一个铁路网,那你就不能不在这个国家里把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都建立起来……所以,铁路在印度将真正成为现代工业的先驱。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3)英国的工业巨头们在印度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什么?分析英国的行为会对印度的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