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美洲的发现”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该事件“准备好”了世界市场?
(2)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的?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巨头们之所以愿意在印度修筑铁路,完全是为了要降低他们的工厂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原材料的价格。但是……如果你想要在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维持一个铁路网,那你就不能不在这个国家里把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都建立起来……所以,铁路在印度将真正成为现代工业的先驱。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3)英国的工业巨头们在印度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什么?分析英国的行为会对印度的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合作达成共赢,交流促进发展。崛起的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在国际事务和捍卫主权中,彰显大国风范。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就2014年中国外交成就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探究。
【中俄合作】
2014年2月6-8日,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抵达俄罗斯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并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就双边关系发展、推动大型务实和人文合作项目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1)历史上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
(2)俄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什么?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什么?
【中欧友好】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了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是面向未来的外交新征程,开辟中欧关系新的历史篇章。

(3)17世纪,荷兰入侵台湾,从荷兰手里收回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4)写出二战中核不安全的典型事件。
(5)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你知道法国的国庆日是哪一天?有何纪念意义?
(6)说说欧盟组织在当今世界有何影响?
【总结共识】
(7)综合上述的事实,你认为一个国家外交的基础是什么?中国应该怎样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指出: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二:1942年元旦,在美国白宫,罗斯福总统首先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紧接着,丘吉尔、苏联代表李维诺夫、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依次在宣言上签字。中国是第四个签字国,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公认。
材料三:2001年,中国成功组织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和《领导人宣言》。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一一中的“公约”指的是什么?“公约”签订后受益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峙中的两大集团图(图一)
材料二: 欧盟图(图二)
材料三:2013年10月07日,外交部就李克强总理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妥善应对金融风险,推进区域一体化,谋求共同发展,是本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也是本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主要任务。(图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中成为主要竞争对手,后又在欧共体建立过程中进行合作的两个国家。两大军事集团的不正当合作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欧的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
(4)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家关系的和谐,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20分)
材料一:日本人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在达到其他东方国家当时所不能达到的水平之后,日本这时便迫使朝鲜接受一些内容不十分明确的要求,而中国也声称对朝鲜拥有宗主权。两支军队发生冲突,l894年8月,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l895年4月,北京被迫接受了《马关条约》。条约的条款要求中国赔款,承认朝鲜独立,割让一些领土给日本。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材料二: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德国仅占l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下降到14%,而德国的产量则略微上升到l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1871年德国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材料三:2014年3月8目,外交部长王毅谈中日关系时强调“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l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1)材料一、材料二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的战争分别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日本能够战胜当时的中国的原因有哪些?(2分)这次战争的结果对中国产生的恶劣影响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一、二,日本与德国极力扩张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4)“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1894”,我国发出这一强音彰显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和勇气。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发出这一强音的“底气”是什么?(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最。(16分)
材料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一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一一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中“西方的冒险事业”指什么?“资产阶级……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在我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形象是怎样一步步树立起来的?(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