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高登传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①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②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蛮貊:我国古代对南方和东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②丞相:指秦桧。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民丐留不获丐:赐予
B.登条十余事告之条:项目
C.谋中以危法中:中间
D.属登母死舟中属:恰逢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朝廷下诏押送他去静江府监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地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把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译文                                     
(2)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安颉,辩慧多策略。太宗初,为内侍长,令察举百僚。纠刺奸慝,无所回避。太宗特亲宠之。
宜城王奚斤,自长安追击赫连昌,至于安定,颉为监军侍御史。斤以马多疫死,士众乏粮,乃深垒自固。遣太仆丘堆等督租于民间,为昌所败。昌遂骄矜,日来侵掠,刍牧者不得出,士卒患之。
颉进计曰:“本奉诏诛贼,今乃退守穷城,若不为贼杀,当以法诛。进退安有生路?而王公诸将,晏然无谋,将何以报恩塞责?”斤曰:“今若出战,则马力不足,以步击骑,终无捷理。当须京师救骑至,然后步阵击于内,骑兵袭其外。所谓万全之计也。”颉曰:“今猛寇游逸于外,而吾等兵疲力屈士有饥色不一决战则死在旦夕何救兵之可待也?等死,当战死,宁可坐受困乎?”斤犹以马为辞。颉曰:“今兵虽无马,但将帅所乘,足得二百骑。颉请募壮勇出击之,就不能破,可以折其锐。且昌狷而无谋,每好挑战,众皆识之。若伏兵奄击,昌可擒也。”斤犹难之。
颉乃阴与尉眷等谋,选骑待焉。昌来攻垒,颉出应之。昌于阵前自接战,军士识昌,争往赴之。会天大风扬尘,昼昏众乱,昌退,颉等追击。昌马蹶而坠,颉擒昌送于京师,世祖大悦,拜颉建节将军,赐爵西平公,代堆统摄诸军。斤耻功不在已,轻追昌弟于平凉,败绩。
世祖西征昌弟赫连定,以颉为冠军将军,督诸军击彦之。彦之遣将姚纵夫渡河攻冶坂,颉督诸军击之,斩首三千余级,投水者甚众。遂济河,攻洛阳,拔之,擒义隆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进攻虎牢,虎牢溃,义隆司州刺史尹冲坠城死。又与琅邪王平滑台,俘获万余人。乃振旅还京师。
颉为将,善绥士众。及卒,义隆士卒降者,无不叹息。
(文段节选自《北史•卷二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士卒之患:患难
B.且昌而无谋   狷:急躁
C.令举百僚察:考察后加以推荐
D.遂河,攻洛阳济:渡过

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反映安颉果敢善断和善于作战的一项是(3分)(  )
①若伏兵奄击,昌可擒也②拔之,擒义隆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
③然后步陈击于内,骑兵袭其外④斩首三千余级,投水者甚众
⑤颉为将,善绥士众⑥进攻虎牢,虎牢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宜城王奚斤鉴于军马病死很多,士卒又缺乏粮食,就构筑堡垒工事来加强防守,并派太仆丘堆等人到民间督催租粮。结果,丘堆被赫连昌打败。赫连昌因此天天来侵袭抢掠,以致士卒也很惧怕他们。
B.奚斤认为,他们只有步兵,没有骑兵。应当等待京师派的骑兵到来之后,再以步卒在内攻击,骑兵则袭击敌军的外部。这样才是万全之策。
C.安颉认为,我军马匹虽少,但将帅所骑的马足有二百匹;而赫连昌狷而无谋,总是喜欢前来挑战,大家都认识他。请求挑选强壮勇敢的士卒,带领他们设伏,即使不能打败敌人,也能挫敌人锐气。
D.安颉督领诸军攻击彦之的军队,斩首三千余级;攻占洛阳时,生擒刘义隆部将二十余人,斩首五千级;进攻虎牢,虎牢敌军又溃败;与琅邪王平定滑台时,俘获敌军一万余人。最后,军队凯旋。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2分)
颉曰今猛寇游逸于外而吾等兵疲力屈士有饥色不一决战则死在旦夕何救兵之可待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奉诏诛贼,今乃退守穷城,若不为贼杀,当以法诛
(2)及卒,义隆士卒降者,无不叹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市 隐 斋 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干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得君作记     渠:他。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者辨:区别。
C.出一致       处:退隐。
D.以诗酒诸公间     游:游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以我故为之皆出于此乎
B.容或有之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胁肩入市于是乘其厉声
D.予于此犹有未满者斯天下之民至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以“夫隐,自闭之义也”为前提,通过鲜明的比较,分析了大隐与小隐、真正的隐居与沽名钓誉之徒的假隐居的不同。
B.娄公自题斋名为“市隐”,又广邀文人墨客赋诗作文,宣扬隐居的乐趣,但因对隐逸的认识不同,他的良苦用心没有被元好问理解。
C.文中用韩伯休的故事说明真的隐士不用修饰,无需声名,从而含蓄地嘲讽了那些“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欺世盗名假隐士。
D.本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没有对斋本身作叙述描画,而是以作者与李生论辩是否为娄公作记的对话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以理取胜。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言 身 之 文 也身 将 隐 焉 用 文之 是 求 显 也 奚 以 此 为 哉 予 意 大 夫士 之爱 公 者 强 为 之 名 耳 非 公 意 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
(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所蹲伏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遂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以直过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D.君客饮于堂上久之,能足音辨人

下列是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有讲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擢天德三年进士第,调崞县丞。改东京市令。世宗判留务,甚爱重之。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世宗改元于辽东,或劝赴之,富贵可一朝,大节曰:“自有定分,何遽尔。”随例补尚书省令史,擢秘书郎、大理司直。会左警巡使,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遂授大节。俄以杖杀豪民为有司所劾,削一阶解职。未几,授同知洺州防御使事。
入为太府丞、工部员外郎。卢沟水安次,承诏护视堤城。擢修内司使,推排东京路户藉,人服其平。进工部郎中。时阜通监铸钱法弊,与吏部员外郎麻珪莅其事。积铜皆窳①恶,或欲征民先所给直,大节曰:“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 以其事闻,卒得免征。就改户部郎中,定襄退吏诬县民匿铜者十八村,大节廉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召授工部侍郎,改户部。世宗东巡,徙太府监,谕之曰:“侍郎与太府监品同,以从行支应籍卿办耳。”
章宗即位,擢中都路都转运使,因言河东赋重宜减,议者或不同,大节以他路田赋之,遂命减焉。乞致仕,不许,徙知太原府,以并、代乡郡,故优宠之。近郭有男子被杀者,闻其妻哭声不哀,召而审之,果为奸夫所杀,人以为神。西山有晋叔虞祠,旧以施钱输公使库,大节还其庙以给营缮。选授河东路提刑使,未赴,留知大兴府事,治有能名。
阅岁,移知广宁府,复请老,授震武军节度使。部有银,有司以为争盗由此生,付河东、西京提刑司与州同议,皆以官榷为便,大节曰:“山泽之利,当与民共,且贫而无业者,虽严刑能禁其窃取乎?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上从其议。复乞致仕,许之,仍擢其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为忻州刺史,以便禄养。承安五年卒,年八十。
(注释:窳(yǔ):粗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左警巡使阙:空缺
B.大节以他路田赋之质:抵押
C.卢沟水安次啮:侵蚀
D.部有银冶:熔炼(金属)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张大节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①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②推排东京路户藉,人服其平。
③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      ④因言河东赋重宜减。
⑤果为奸夫所杀,人以为神。⑥山泽之利,当与民共。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大节深得世宗信任,被任命为左警巡使后不久,因为用杖刑打死豪族被官府弹劾,被减一等级官阶解除职务,但没过多久,授予同知洺州防御使事。
B.世宗东巡时,调任张大节为太府监,对他说:“侍郎和太府监等级相同,只是因为随行人员的供给与应付要靠你办理罢了。
C.西山有晋代叔虞的祠庙,原来祠中靠施舍得来的钱都要交纳到公使库,张大节却还给寺里用作供给、建造和修缮的费用。
D.张大节多次请求辞官,却被委以要职,最后一次终于得到允许。同时他的儿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被朝廷提拔为忻州刺史,以便岩叟有钱来养活自己。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节廉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
(2)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少有志操。正德十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其言切中于今。夫谷永,谐谀之臣;成帝,庸暗之主。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
教习竣,拟授给事中。有旨补外,遂出为泗州知州。土瘠民惰,不知农桑。应轸劝之耕,买桑植之。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由是民足衣食。帝方南征,中使驿骚道路。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车驾驻南京,命州进美妇善歌吹者数十人。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遂寝。
世宗践阼,召为户科给事中。山东矿盗起,兖州,流入畿辅、河南境。应轸奏言:“弭盗与御寇不同。御寇之法,驱之境外而已。若弭盗而纵使出境,是嫁祸于邻国也。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报可。在科岁余,所上凡三十余疏,咸切时弊。以便养,乞改南,遂调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方议追尊献皇帝。雅知应轸名,欲倚以自助。应轸与议不合,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不报。
嘉靖三年春,出为江西佥事。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为巡按所劾。诏所司逮问。应轸自陈亲老,鲜兄弟,乞休侍养。吏部为之请,乃免逮。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视江西学政。父艰归,病卒。
(选自《明史·汪应轸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民旁皇,莫有固志旁皇:通“彷徨”,犹疑不决
B.教习,拟授给事中竣:完成,完毕
C.廷臣荐,起故官交:交替,更替
D.事遂寝:停止,平息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汪应轸直言敢谏的一组是
①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
②敬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
③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
④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
⑤秦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
⑥所上凡三十余疏,咸切时弊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应轸出任江西佥事两年后上疏称病,不待复命便立即返乡,被巡按官员弹劾,后经自陈实情,又因吏部求情才得免罪获释。
B.汪应轸出任泗州知州时针对土地贫瘠、百姓懒情、不懂农桑的具体民情,采取买桑劝农、募工教织的措施,使得泗州百姓丰衣足食。
C.汪应轸为奉养亲老,请求调任南京,但与张璁、桂萼商议追封兴献皇帝尊号一事意见不合,立即上疏奏请世宗皇帝尊崇礼经与正统,以便安稳民心。
D.汪应轸曾用谷永劝谏汉成帝的典故当面劝止皇帝南巡,却因讽喻失当,招引圣怒,继而被罚跪宫门,遭受杖责几乎丧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
(2)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