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材料反映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保护私有财产 |
C.调整公民与非公民的关系 | D.重视以证据定罪 |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名言
A.关注人类道德 | B.批评苏格拉底 |
C.探究社会正义 | D.否定神的意志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
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 B.有理而后有气 |
C.宇宙便是吾心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
A.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 |
B.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 |
C.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 |
D.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
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仁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君权神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