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9年12月11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2009至2010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当中山站的各项工作步入平稳轨道后,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综合队将乘坐“雪龙”号再次启程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 B.21小时 | C.22小时 | D.24小时 |
1951年—1990年台湾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读表1回答下列问题。
1951 |
1956 |
1961 |
1966 |
1971 |
1976 |
1981 |
1986 |
1990 |
|
稻米 |
52.25 |
50.75 |
48.51 |
46.77 |
46.51 |
48.96 |
47.72 |
41.95 |
39.33 |
甘薯 |
15.4 |
14.91 |
14.62 |
13.97 |
13.92 |
7.71 |
3.9 |
1.7 |
-- |
甘蔗 |
3.95 |
5.49 |
5.8 |
6 |
5.59 |
6.84 |
7.44 |
5.09 |
5.71 |
水果 |
2.11 |
1.8 |
1.95 |
6.36 |
7.26 |
7.64 |
9.93 |
13.82 |
19.29 |
蔬菜 |
5.23 |
5.30 |
5.61 |
6.69 |
9.06 |
11.95 |
15.84 |
18.92 |
16.3 |
表1中国台湾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之变动(1951-1990年)单位:%影响表中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改善 | B.市场需求变化 |
C.劳动力素质提高 | D.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
对台湾1951年至199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变化的分析,可借助于
A.数字地球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遥感 |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70—1996年年平均气温增幅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城市发展较快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该市要建钢铁厂,最适宜布局在
A.M处 | B.N处 | C.O处 | D.P处 |
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 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
C.流经山地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 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米 |
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甲地区最可能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寒带针叶林带 |
C.温带草原带 | D.热带雨林带 |
下图为30°N附近海平面某月气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映季节与下列叙述相吻合的是
A.北京日出东南方 | B.天山牧民在山麓牧场放牧 |
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 D.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 |
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 B.太阳辐射 | C.地形地势 | D.大气环流 |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不同地理要素图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区域
A.①地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 B.②地适宜种植小麦 |
C.高级住宅区集中在③地 | D.钢铁厂布局在④地 |
据图推断
A.居民点向东南方扩展 | B.森林面积扩大,酸雨危害减弱 |
C.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源增加 | D.GIS可应用于道路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