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一百年来武昌首义之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那场革命运动。
——章开沅《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修订版
材料二 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不久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说:黄花岗起义之后,“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是所至嘱。”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师参考书
材料三 为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0年12月4日,由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首届湖北省中学生演讲比赛决赛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一号报告厅举行。大赛以“迎辛亥百年,抒爱国情怀,展学子风采”为主题,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学子们在演讲的字里行间无不表达了强烈的缅怀英烈、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摘自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园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广义上的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完成下表。(2)材料二中孙中山为什么说“大革命以成”,而后来却又说:“革命尚未成功”呢?
(3)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今天我们青年学生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已经向苏俄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可能对他们有用的技术援助和经济援助。……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1941年6月22日)
材料二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在这方面无法作出许诺。但是,如果条件正常而又合理的话,我们将毫不犹豫地实施计划。
----1942年5月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
(1)材料一反映了丘吉尔对苏联采取了什么立场?为什么丘吉尔宣称“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
(2)材料二中的《备忘录》是针对什么事件提出的?这表明丘吉尔对此持什么态度?目的何在?

【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制定法律的权利归谁这一点就决定国家是什么形式。……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当共同体一旦把它交给某些人时,它便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和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或以任何权力做后盾,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则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个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表明了洛克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怎样的政治主张?洛克的主张与孟德斯鸠的主张有何关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侯问李克(李悝)日:“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日:“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李悝提出的对策及该对策所针对的制度。并概括该对策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李悝提出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 据哈蒙德的《希腊史》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的全部人口约40万人,其中奴隶约20万人,自由民16.8万人,其余为外邦人。
——潘桂仙《试析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局限性》
材料三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据材料一,以古代中国为例,证明某些西方学者贬抑“东方君主专制”是片面的。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材料一中“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材料一近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条约、事件及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
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百年间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⑵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际态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