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92年日本天皇访华,中国政府赠予他的国礼是题为《沁竹》的墨竹图。画中两根苍竹交叉而生,临风挺立。明仁天皇爱不释手,将这幅画挂在他的皇宫里。对此图的外交寓意,最恰当的分析是:

A.意在宣传中国文化历史悠久
B.暗示日本书画深受中国影响
C.象征中日两国人民坚忍不拔的意志
D.以文化同源为喻意纪念中日建交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下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④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存天理、灭人欲”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有学者认为,孟子的学说主要发扬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孔子言仁而孟子益之以言”。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孟子主张()

A.“制天命而用之” B.以德治民 C.施行“仁政” D.“以法为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