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望,更大的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主要特征。“他们发展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原则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剑桥中国晚清史》作者认为康有为思想主张的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有识之士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的作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班老师在上课时,列出了朱熹说过的一句话:“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要求班上同学提炼朱熹的观点并且谈谈朱熹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果,同学们形成了两种基本相反的判断。请设想,他们是怎样概括朱熹的观点的?两种判断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法。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象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那浩瀚的真理之海洋,却还在我的面前未曾发现呢?”
——牛顿临终遗言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牛顿发现了哪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五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
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儒家学说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段话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2分)
(2)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直到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才确立其正统地位,在儒学发展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儒学思想家是谁?(1分)汉武帝采纳了他提出的什么主张?(2分)
(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4分)
(4)明末清初出现了三个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3分)并指出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政府的国内职能主要有社会服务和经济管理两方面,孰轻孰重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给予人和物自由,政府应建立执法机构和维护无利可图的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则应无为而治,让“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去发挥作用。主张完全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任何来自制度的经济垄断。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当商品供大于求时,政府应当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减少政府支出,减发纸币,提高利率,以限制投资和消费。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II)
(1)上述两种理论观点分别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个重要阶段?
(2)以美国为例,政府对内经济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由材料一转变到材料二的标志是什么?试用工业的有关事例加以说明。
(3)如何评价资本主义政府职能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10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