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
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一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 :条形叶=13 :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
观点三: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a、Bb、Dd来表示相关基因):
(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
(2)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遵循的遗传定律有。
(3)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如果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
研究人员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图甲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乙是一定时间内流经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Ⅰ、Ⅱ、Ⅲ)能量的不同去向的相对值(分别用a、b、c、d表示,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部分)。请回答:
(1)碳元素在大气与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是以 形式进行的,碳循环始终与结合进行。图甲中的D代表图乙中部分(用数字表示)。B与E的关系是。
(2)图乙中,(用字母表示)代表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经分析图甲、图乙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温度、食物等信息能使丹顶鹤等候鸟每年从北方迁徙过来繁殖,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4)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992年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这是在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下图是人体胰岛素分泌调节及发挥生理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进餐后,食物刺激消化管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A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流动情况是,兴奋传到B处时的信号变化是。
如果将记录仪的C、D两电极均置于膜外,观察记录C、D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请在右图中画出电位变化(注:静息时的膜外电位为零)。
(2)B处结构是由、和突触后膜组成,该处兴奋的传递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3)胰岛素是由分泌的,它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理效应是。
(4)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调节,主要是通过血液中的变化作用于胰岛进行调节。
(5)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正常,其患病原因是体内抗体破坏了胰岛素受体,说明该病人还患有疾病。
下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为5左右,少量的溶酶体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
(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
(4)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 如果将RNA聚合酶的抗体显微注射到体外培养细胞的核仁区域中,会发现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
下图为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的片段的示意图。图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EcoR Ⅰ(0.7Kb)、PvuⅠ(0.8 Kb)等为限制酶及其切割的位点与复制原点的距离,1Kb=1000个碱基对长度。请据图回答:
(1)质粒A、C不能作为目的基因运载体的理由分别是、。
(2)将图中的目的基因与质粒B进行重组,需要用到酶。如果是两两重组,可能有种长度的重组结果。
(3)基因工程中检测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现运用酶切质粒,完全酶切后进行电泳观察,若出现长度为1.1kb和kb,或者kb和kb的片段,则可以判断该质粒已与目的基因重组成功(重组质粒上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与EcoRⅠ的识别位点之间的碱基对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