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独狐信,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也。本名如愿。魏初有四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云中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人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瑰,由是知名。后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自修饰服章,军中号为独孤郎。及尔朱氏破葛荣,以信为别将。从征韩娄,信匹马挑战,禽贼渔阳王袁肆周。后以破元颢党,赐爵受德县侯,迁武卫将军。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周文帝已统岳兵,与信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双遣信还荆州。寻征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瀍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从我,世乱识忠良,岂虚言哉!”进爵浮阳郡公。时荆州虽隐东魏,人心犹恋本朝,乃以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以招怀之。既至,东魏刺史辛纂出战,信纵兵击纂,大败之。都督杨忠等前驱斩纂,于是三荆遂定。东魏又遣其将高敖曹、侯景等奄至。信以众寡不敌,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载,梁武帝方许信还北。信父母既在山东,梁武帝问信所往,答以“事君无二”。梁武义之,礼送甚厚。大统三年至长安,以亏损国威,上书谢罪。魏文帝付尚书议之。七兵尚书、陈郡王玄等议,以为既经恩降,请赦罪复职。诏转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寻拜领军将军。



20090915

 

六年,侯景寇荆州,周文令信与李弼出武关,景退。即以信为大使,尉抚三荆。寻除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人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周文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十六年,迁尚书令。六官建,拜大司马。周孝闵帝践阼,迁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过,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周文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震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乃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北史·独孤信传》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捐妻子从我                               捐:捐献
B.东魏又遣其将高敖曹、侯景等奄至。          奄:突然
C.信以同谋坐免                             坐:获罪。
D.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                   雅:平素、向来。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其固然                  固:本来的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惟独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遭受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
下列对原文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孤信作战非常勇敢,在征讨韩娄一战中,他曾单枪匹马出阵挑战,擒获了渔阳王袁肆周,被赐爵受德县侯并被提拔为武卫将军。
B.独孤信在荆州与东魏的军队作战时,他认为敌我众寡悬殊,无法取胜,便率领部队投奔南梁。三年后,当梁武帝问他回到哪里去,他答说“事君无二”,表示要归顺梁武帝。梁武帝被他感动,送了丰厚的礼物给他。
C.独孤信原来的名字叫独孤如愿,因为他在担任陇右刺史时,判案快速,关爱百姓,信誉在远近闻名,所以被周文帝赐名后,改称独孤信。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成为北周、隋朝以及唐朝的皇后,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D.独孤信五十五岁时,晋公宇文护想杀死独孤信,但又因为独孤信的名望太重,宇文护不想亲自杀他来显示自己的罪恶,于是便逼迫得孤信在家中自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译文:                                                                             
                                                                              
(2)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①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②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眛③,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④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潜⑤;使延陵季子⑥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於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⑦。酒既酣,公子光详⑧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yún),字子胥。伍子胥本为楚国人。因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其父、兄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②雠( chóu):同“仇”。③眛(mèi ):目不明。此处是人名。④嫡(dí):系统最近的,正统的。⑤潜:地名。⑥延陵季子:即季子札。因受封于延陵(今常州),史称延陵季子。⑦铍(pī):长矛。⑧详:“佯”的通假字,假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专诸之能知:了解 B.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如:到,往
C.吴兵不得还得:能够 D.因以匕刺王僚因:凭借

以下五句话中,全属于公子光能“自立为王”原因的一组是( )
①光真适嗣,当立②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④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逃到吴国后,想借助吴的军事力量,攻打楚国以报父兄之仇,结果被吴公子光从中作梗而未能实现目的。
B.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机派兵攻楚,不料被楚兵断其归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谋反造成可乘之机。
C.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不是合道义的,所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回王位。
D.公子光见夺位之机已到,设宴邀请吴王僚,让专诸在进献鱼炙时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自立为王,封赏了专诸之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2)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课内文言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阅读(共32分)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於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专诸于公子光进:推荐
B.光为足疾详:通“佯”,假装
C.光既得专诸,善待之 客:好客公子
D.既至王前,专诸鱼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伍子胥知公子光欲杀吴王僚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B.进专诸于公子光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
C.光得专诸五国丧,齐亦不免矣
D.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进之因人之力敝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与例句①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与例句②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①:善客待之例句②: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何陋之有?
B.吾从而师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吾得兄事之客有吹洞箫者
D.晋军函陵忌不自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光认为伍子胥所说的攻打楚国是为了报私仇,因此不采纳他的建议。
B.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便建议公子光杀掉王僚夺取王位。
C.宴席期间,公子光借故离开,并利用这一机会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
D.公子光自立为国君,即吴王阖闾,专诸有功于他,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3)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①,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
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省功:减免劳役。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景 公 自 为 而 小 国 不 与 为 人 而 诸 侯 为 役 则 道 在 为 人 而 行
在 反 己 矣 。
全都属于晏子提出的古之圣王治国之道的一组是()
①其行公正而无邪 ②不阿党,不私色
③诸侯皆欲其尊 ④慈爱利泽加于百姓
⑤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 ⑥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②④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轻视诸侯和百姓,好勇纵嗜,导致国家内外交困。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以古之圣君和今之昏君的治国之道作对比,目的在于让齐景公知道“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依晏子的开导行事,其结果虽然违背了个人的利益,但却获得了“诸侯附”,“百姓亲”的好处。
D.墨子听说此事后,称赞晏子懂得治国之道,明白为人者必受人尊重、为己者将被人轻视的道理。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
⑵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
⑶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