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日益兴起 | B.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
B.1905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
D.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
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 B.昆曲名剧的涌现 |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 D.昆曲艺术的高雅 |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指的是
A.钱学森 | B.邓稼先 | C.袁隆平 | D.贾思勰 |
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A.核武器研制成功 | B.南优二号培育成功 |
C.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 D.掌握卫星返回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