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
|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 |
|
||||
| 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
|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等;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有关化学方程式 |
| |
|
|
| |
|
|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结构理论上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 。
(6)请你补充一组实验方案(简单易行),证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淡黄色粉末,同学们对探究该粉末产生浓厚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种淡黄色粉末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查阅资料】①硫是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②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一种气体;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作供氧剂。
【猜想与探究】猜想:淡黄色粉末可能是:a.硫;b.过氧化钠;c.硫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的成分。
【实验与结论】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猜想 |
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上述淡黄色粉末,再加入足量的蒸馏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a、c不成立,猜想b成立。 |
| 探究 |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试管中 |
木条复燃 |
生成物有___________ |
| ②往①试管内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成物有氢氧化钠 |
【继续探究】小组对过氧化钠能作为供氧剂也很感兴趣,大家讨论认为可能是CO2在常温下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有关,
于是设计上图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探究。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①将CO2从a口处通入装置内,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置b口处 |
木条复燃 |
CO2在常温下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②取出充分反应后的固体生成物于试管中,往试管内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氢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 |
【交流与比较】与我们学过的制氧气方法相比,常选用过氧化钠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的一个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 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作用是。
②. 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③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和之间(填两个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4)丙同学将4.48L氯气(标准状况下测定)通入到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可制得氧化产物质量
g。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容器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随着反应的进行,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物是________。
(2)对A容器中的浓H2SO4和铜片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容器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容器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你的猜想是_______。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
铜与浓硝酸反应和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
(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该实验,并叙述实验步骤:
药品:稀硝酸 稀盐酸 锌粒 石灰石固体
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③;④ ;⑤;⑥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2)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3)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的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另一位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简述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
| 方案 |
反应物 |
| 甲 |
Cu、浓HNO3 |
| 乙 |
Cu、稀HNO3 |
| 丙 |
Cu、O2、稀HNO3 |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实验现象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