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
|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1895年人们在北京城门贴出“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的对联。联中“割地”是指
|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新界给英国 | B.割黑龙江以北给沙俄 |
| C.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等给日本 | 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 A.帝国的彷徨 | B.中华的荣耀 | C.东方的曙光 | D.王朝的振兴 |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B.皇权不断加强 |
|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