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它开始于 年10月,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 、福建长汀等地出发, 年10月伴随着 ,此事件胜利结束。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在这一事件中经历的重大事件,二个即可。(
(1)(红军)长征、1934、江西瑞金、1936、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2)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走过草地、会师陕北(二个即可,2分)
抗日战争中的标志性事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下图是小华设计的“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中A、D两个阶段我们党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措施。任选其一,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2)在B阶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完成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在C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了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有效的统治措施?(一项即可,4分)
(4)材料三中的被当时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这位皇帝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一位即可,2分)
看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胡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以哪里为中心
(2)看图填空,请填写在图上空格处。(每空1分,5分)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说明理由。
体验历史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
(1)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哪里?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
(2)2014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第几周年?
(3)请说一说,你们的船队在往返时装载的货物有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