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谢灵运,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累迁秘书丞,坐事免。
灵运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理人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使整秘阁书遗阙,又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官,是岁,元嘉五年也。
(选自李延寿《南史•谢灵运列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共宗之崇尚
B.灵运多愆礼度违背
C.寻迁侍中寻找
D.灵运表陈疾上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文王拘而演周易
B.玄甚异之姜氏何厌之有?
C.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与灵运情款异常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谢灵运“才华横溢”一组的是(  )  
①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  ②纵横俊发过于延之
③衣物多改旧形制      ④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⑤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⑥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灵运出身名门,富有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他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
B.谢灵运恃才傲物,在少帝即位时,联合煽动一些不同意见的人,诽谤诋毁执政大臣,故被调离京城。
C.谢灵运被指定撰修晋史,书写完不久又升迁侍中,诗画还被盛赞,可见文帝为巩固统治,极尽笼络。
D.谢灵运看出政治上不被重用,真正受重用的是些名望远不如他的人,故他常托病不到朝廷值班。

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穿 池 植 援 种 竹 树 果 驱 课 公 役 无 复 期 度 出 郭 游 行 或 一 百 六 七 十 里 经 旬 不 归 既 无 表 闻 又 不 请 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不见知,常怀愤惋。
②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敦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葚厉。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吴中人士同时响应。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众与顾飕、张蜇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
众遣飚率诸军屯无锡。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飚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众日:“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众乃版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军次路丘,即斩弘首。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废亭。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成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以母忧去职。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服阕,乃就。
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伯母以孝闻事:侍奉
B.可以制寇,不可委也委:委托、托付
C.军次路丘,即斩弘首次:驻扎
D.服阕,乃就阕:终了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祚:指皇帝登临皇位。唐孔颖达:“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B.母忧: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
D.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众小时候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他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王敦请顾众做从事中郎,恰好有诏让顾众任鄱阳太守,他未与王敦见面即赴任,王敦很抱怨他。
B.及至王敦叛乱,命令顾众出兵接应,顾众迟疑徘徊不前。王敦大怒,以行军失期召回顾众,并加以责问指斥,声色十分严厉,顾众面不改色。
C.苏竣见东方义军起兵,就派弘徽领兵抵御。顾众率众在高莋大败弘徽,获取其物资,后命顾飚屯兵无锡,庾冰镇御亭,他自己则守海虞阻截苏峻军经此进攻。
D.苏峻之乱被平定,朝廷论功封赏,顾众以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理应居首功,蔡谟以为顾众首倡义举,并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互相推让,想让议论者赞美他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
(2)众乃版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孝绰
刘孝绰,彭城人,本名冉。父绘,齐大司马霸府从事中郎。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之,常与同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孝绰小字也。绘,齐世掌诏诰。孝绰年未志学,绘常使代草之。父党沈约、任昉、范云等闻其名,并命驾先造焉,昉尤相赏好。范云年长绘十余岁,其子孝才口孝绰年并十四五,及云遇孝绰,便申伯季,乃命孝才拜之。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其为名流所重如此。
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顷之即真。高祖雅好虫篆,时因宴幸,命沈约、任昉等言志赋诗,孝绰亦见引。尝侍宴,于坐为诗七首,高祖览其文,篇篇嗟赏,由是朝野改观焉。
初,孝绰与到洽友善,同游东宫。孝绰自以才优于洽,每于宴坐,嗤鄙其文,洽之。及孝绰为廷尉卿,携妾入官府,其母犹停私宅。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云:“携少妹于华省,弃老母于下宅。”高祖为隐其恶,改“妹”为“姝”。坐免官。孝绰诸弟,时随藩皆在荆、雍,乃与书论洽不平者十事,其辞皆鄙到氏。又写别本封呈东宫,昭明太子命焚之,不开视也。
孝绰免职后,高祖数使仆射徐勉宣旨慰抚之,每朝宴常引与焉。及高祖为《藉田诗》,又使勉先示孝绰。时奉诏作者数十人,高祖口孝绰尤工,即日有敕,起为西中郎湘东王谘议。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每于朝集会同处,公卿间无所与语,反呼仆卒访道途间事,由此多忤于物。 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口世。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之异:认为……特别
B.常与同适亲友载:乘车
C.嗤鄙其文,洽之衔:接受
D.好事者咸诵传写讽:诵读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范云年长绘十余岁,其子孝才口孝绰年并十四五②时奉诏作者数十人,高祖口孝绰尤工,③文集数十万言,行口世

A.①且②以③于 B.①与②以③于
C.①且②因 ③而 D.①与 ②因 ③而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 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
B.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
C.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
D.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 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绰少有盛名,沈约、任昉、范云等当时的名流都很欣赏他,推重他。
B.高祖对孝绰的诗文非常喜欢,认为超过了沈约、任昉等人的作品。
C.孝绰曾经和到洽友好,但后来因为他经常讥笑到洽的文章而反目成仇。
D.孝绰的文章很受当时的人欢迎,早上写成晚上就传开,且流传甚广。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
②及高祖为《藉田诗》,又使勉先示孝绰。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刘孝绰“善属文”的三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少习《公羊严氏春秋》,隐居教授,门徒常数百人。建武末,辟大司马府,署议曹祭酒。数月,征试博士。中元元年,迁黾池令。奉公克己,矜恤孤羸,吏人归爱之。永平五年,迁右中郎将。十年,拜太常。
泽果敢直言,数有据争。后北地太守廖信坐贪秽下狱,没入财产,显宗□信臧物班诸廉吏,唯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特蒙赐焉。是时京师翕然,在位者咸自勉励。
堪字子稺,河南缑氏人也。明经学,有志操,清白贞正,爱士大夫,然一毫未尝取□人,以节介气勇自行。王莽末,兵革并起,宗族老弱在营保间,堪尝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郡中咸服其义勇。
建武中,仕郡县。公正廉洁,奉禄不及妻子,皆以供宾客。及为长吏,所在有迹,为吏人所敬仰。喜分明去就。尝为县令,谒府,趋步迟缓,门亭长谴堪御吏,堪便解印绶去,不之官。后复仕为左冯翊,坐遇下促急,司隶校尉举奏免官。数月,征为侍御史,再迁尚书令。永平十一年,拜光禄勋。
堪清廉,果于从政,数有直言,多见纳用。十八年,以病乞身,为侍中骑都尉,卒于官。堪行类于泽,故京师号曰“二稺”。
十二年,以泽行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望。数月,复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十八年,拜侍中骑都尉。后数为三老五更。建初中致仕,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儒林列传下》)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恤孤羸 矜:矜持
B.皆以宾客 供:供养
C.遇下促急 坐:因为
D.多见用纳:采纳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①显宗□信臧物班诸廉吏,唯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特蒙赐焉
②然一毫未尝取□人,以节介气勇自行
③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望

A.①乃 ②何 ③其 B.①乃 ②于 ③之
C.①以 ②于 ③之 D.①以 ②何 ③其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B.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C.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D.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泽为官之前曾开馆授徒,跟从他学习的人常达几百人之多。
B.周泽因为克己奉公的表现,得到皇帝的嘉奖,并视之为榜样。
C.孙堪任县令时拜谒太守,因行步迟缓遭呵斥,立刻解印离开了。
D.周泽生性简朴,不重威仪,不适合任宰相,但敬奉宗庙却非常尽心。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堪尝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
②及为长吏,所在有迹,为吏人所敬仰。
(2)周泽和孙堪品行相类,被合称为“二稺”,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一点相类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的题
四菩萨阁记
〔宋〕 苏轼
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①如斋,言笑有时。顾尝嗜画,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故虽为布衣,而致画与公卿等。
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②,八版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阴③为天王,凡十有六躯,广明之乱,为贼所焚。有僧忘其名,于兵火中拔其四版以逃,既重不可负,又迫于贼,恐不能全,遂窍其两版以受荷,西奔于岐,而寄死于乌牙之僧舍,版留于是百八十年矣。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
治平四年,先君没于京师。轼自汴入淮,溯于江,载是四版以归。既免丧,所尝与往来浮屠人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轼用其说,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故遂以与之。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余视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唯恐失之,而其子孙不以易衣食者,鲜矣。余帷自度不能长守此也,是以与子。子将何以守之?”简曰:“吾以身守之。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画,不可夺。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足以终子之世而已。”简曰:“吾又盟于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与凡以是予人者,其罪如律④ 。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世有无佛而蔑鬼者。”“然则何以守之?”曰:“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欤,其谁忍取之。若其闻是而不不悛⑤,不帷一观而已,将必取之然后为快,则其人之贤愚,与广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孙难矣,而况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乎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既以予简,简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像其上。轼助钱二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阁成。照宁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记。(摘编自《苏轼集·三十五》)
【注】①燕居:闲居。②四达:四个地方可通行,这里指有四个门。③阴:指门的反面。阳指门板的正面。④如律:按法规神律。⑤悛:改悔。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致画与公卿等:相同。
B.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轼者示:显示。
C.而其子孙不以衣食者易:交换
D.子之矣勉:努力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苏轼把画交惟简收藏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①八版皆吴道子画
②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
③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
④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
⑤余惟自度不能长守此也
⑥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皇所建的藏经龛有四个门,每扇门板正反两面各画一幅神佛画像,共有十六尊。
B.神佛画像出自吴道子之手,又历经战火和辗转流离,是众多藏品中苏父最为喜欢的。
C.惟简以其师父教导的名义,索要苏轼亡父心爱之物,并于第二年建了一座阁子来保存。
D.文章叙议结合,写收藏珍贵文物之不易,守成更为艰难,表达了对长久保存它的担心。

请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
(2)简以钱百万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象其上。(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名闻四方 刚刚 B.良民,力能动权豪 残害
C.实欲贰其徒 离间 D.安石富贵,何吝也? 轻易

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 自是外户不闭④ 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 资其食饮衣衾之具⑥ 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2)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