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
① 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 主张兴民权
③ 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④ 颁布宪法,实行法治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苏格拉底通过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哲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得不到的信息是( )
A.智者学派强调个人感受,易导致社会混乱 |
B.苏格拉底强调教育的作用,以培养人的美德 |
C.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导致诡辩学派产生 |
D.苏格拉底崇尚自由和探索的精神 |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下面这段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③“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⑤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⑤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的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
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宋代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 B.提倡知行合一 |
C.构建新儒学体系 | D.重建伦理秩序 |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的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推动这次文明转型的因素主要是( )
A.新工具、新技术的发展 | B.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