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
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除马邑郡丞除:担任 B.执靖将斩之执:捉住
C.王者之师,义存吊伐吊:慰问,安抚
D.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欺骗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②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
③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④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⑤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
⑥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刻,结果使很多敌人主动归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②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③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何追韩信
  及项梁渡淮,信乃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以为:认为
B.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亡:逃跑
C.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就:得到
D.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说:同“悦”高兴,佩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B.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而予也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王许之。诸将皆喜之二虫,又何知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又去投奔他,均没被重用。
B.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家族中和他同辈的十三人都挨次被杀了。
C.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萧何都没有追;唯独只去追韩信,是因为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D.汉王拣了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堂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县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禽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奴仆)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后汉书•董宣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为司徒侯霸所辟。辟:躲开,避免。
B.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交通:结交,勾结
C.使宣叩头谢主。谢:认错、道歉。
D.宣悉以班诸吏。班:分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其信然也,其梦也?
B.宣以丹前附王莽。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
C.大言数主之失。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D.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一组是()
  ①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②大言数主之失 ③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⑤宣悉以班诸吏 ⑥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阳公主的奴仆白日杀人,董宣毫不留情地把他从公主身边拉下车来,当场格杀,表现了董宣公正执法、不畏权势和嫉恶如仇的高尚品质。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也能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这说明,他也是一个善用计谋的人。
C.皇上本打算棰杀董宣,但由于董宣义正词严,宁死不屈,最终也不得不引咎自责,做出让步,并赐钱三十万。这表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天子。
D.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2)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日:“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日:“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日:“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后从救刘延于白马,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日:“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太祖遂与绍相拒于官渡。
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谭遣辛毗乞降请救,太祖将许之,以问群下。群下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攸日:“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太祖曰:“善。”乃许谭和亲,遂还击破尚。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
能过也。”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荀攸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资:凭借。
B.事垂就而觉垂:临近。
C.太祖迎天子都许都:定都。
D.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遘:遭遇。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荀攸“深密有智防”的一组是()
①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②攸言语饮食自若
③乃设奇兵复战④若急之,其势必相救
⑤遣辎重循河而西⑥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攸祖父去世后,他祖父原来的部下张权请求守卫其坟墓,荀攸怀疑有诈,盘查追问,叔父荀衢醒悟,果然张权是杀了人的亡命之徒。
B.建安三年,曹操征讨张绣。荀攸向曹操进言,刘表与张绣互相依仗,最好等待时局变化,诱降张绣。曹操没有听从荀攸的意见,结果军队失利。
C.曹操征伐刘表,袁谭派辛毗向曹操乞降并请求曹操救援。部将大多认为刘表强大,袁谭袁尚不足为患;荀攸却劝说曹操同意袁谭的请求。
D.荀攸富有才智,曹操经常称赞荀攸外表愚钝而内心聪慧,不自夸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荀攸去世后,曹操一说起他就会流下眼泪。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书褒城驿壁(唐)
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为来,毂交蹄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ó):磨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B以卖州县者乎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D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12分,每小题3分)
曹彬,字国华,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及长,气质淳厚。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周祖受禅,召彬归京师。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显德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出为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暨宾从环坐于野,会邻道守将走价①驰书来诣,使者素不识彬,潜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为绐己,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
二年冬,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七年,将伐江南。李煜危急,遣其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上不之省。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谕之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
初,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未几,拜枢密使,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对曰:“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知徐州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人莫知其故。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
注释:①价:jiè 传送书信物件或传达事情的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府燕集,端简终日燕:燕子,名词作状语
B、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
C、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衣:穿
D、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愈:痊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军政之外,非臣所闻也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C、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彬“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②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③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④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⑤伐二国,秋毫无所取⑥有吏犯罪,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在“抓周”仪式时就表现不同一般。他虽与周太祖有亲戚关系,长大后仍然严格遵守礼节法度,就连自认为表现很不错的仁镐也自愧不如,这里运用了衬托手法。
B、第二自然段写了两件事情,刻划曹彬廉洁的性格特点:一是出使吴越期间,拒绝接受礼物,这是侧面描写;二是外任晋州兵马都监时,由于他穿着朴素,邻道守将派来的信使都不敢相信国戚重臣竟然如此俭朴,这是正面描写。
C、平定蜀乱时曹彬不贪婪。讨伐江南李煜时曹彬以慈悲为怀,“称病不管事”是典型的细节描写。“做宰相”一事,刻划了他谦敬、豁达的性格特点。
D、最后一段文字,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也概述了好几件事情,拓展了文章的内容,进一步突出了曹彬“仁敬和厚”的性格特点。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审视之,方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遣其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上不之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