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选自《史记·苏秦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而归去:离开 B.形容枯槁形容:身形面容
C.有愧色状:神色 D.将楚王说:通“悦”,取悦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乃发书,陈箧数十
B.安有说人主不能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C.张乐设饮,迎三十里
D.嫂行匍匐,四跪而谢

下列有关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冷落。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当苏秦的策略被采用后,黄金万镒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这样的行为让赵国很重视他。
D.苏秦去楚国,途经洛阳时衣锦还乡,家人隆重欢迎,他的嫂子对他前倨后恭,态度大变。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2小题,10分)
(1)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2)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隙:暇,空闲的时候
B.上高山,入深林,穷溪 回:曲折
C.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拨开
D.过湘江,染溪,斫榛莽 缘:攀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2)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1)攀援而登,箕踞
(2)吾尝终日思矣
C.(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1)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2)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①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游众山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宴游西山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第一段对第二段起衬托作用。
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
C.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 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 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切深。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遣使 焉祠:祭拜
B.及践阼践阼:即位;登基
C.诸葛亮天水寇:侵犯
D.未可平卒:最终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应三公辟杳不知其所
B.战于荥阳卒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绝粮道夫庸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而俭欲偏军长驱日削月割,趋于亡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闻也固先乎吾不足为外人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从而
D.怨如慕不绝

下面文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不入虎穴,得虎子。
B.则群聚笑之顺风
C.句读不知师道不复可知矣
D.居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下列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徘徊于斗牛之间⑤用心一也⑥师不必贤于弟子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⑧吾从而师之

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⑥⑧

下列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客有吹洞箫者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对下列句子当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之②粪土当年万户侯③食埃土,下饮黄泉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⑤舟辑者,非能水也⑥是故圣圣,愚益愚⑦西望夏口⑧流而东也

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⑦∕⑤⑧∕⑥
C.①∕③④∕②⑤⑧∕⑥⑦ D.①∕③④⑧∕②⑤∕⑥⑦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C.皆出于此乎?今智乃反不能及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上述文段中划线的文言语句。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①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②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走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④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⑤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注】①委肉当饿虎之蹊:意思是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委,放置。蹊,小路。②惛:愁闷,烦恼。③后交:新交,晚交。④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燕国力量薄弱。⑤雕鸷:雕与鸷均为凶猛的禽鸟。比喻秦国的凶猛。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子受而之——舍:使……住下来 B.祸必不矣——振:兴起
C.愿太傅虑之——更:再,重新 D.怨暴之怒——行:施行,发泄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B.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C.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D.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不得已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
B.鞠武劝说太子丹不要收留樊於期,并希望太子马上派遣樊於期将军到匈奴去杀人灭口。
C.太子丹顶住压力,坚决收留樊於期,并积极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想通过鞠武结识田光。
D.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太子丹的侠肝义胆。

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2)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①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②。公曰:“制,岩邑③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④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①难产的一种②地名③险要的城镇④通“太”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于武公亟,立即 B.大不过参国之一都,国都
C.姜氏欲之,焉害辟,躲避 D.命子封车二百乘以伐京帅,率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庄公即位,之请制②不如早之所
③虢叔死 ④姜氏欲之,辟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B.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使武姜受到了惊吓,所以她不喜欢庄公
C.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
D.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势力虽大,反而崩溃。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