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回答下题。
甲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鲁迅说过:“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你认为孔子的“出色的治国的方法”有哪些?并加以简要分析。
乙
《论语》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是不是于丹所说的教我们快乐的书呢?于丹的这个说法,已经从根本上矮化了《论语》。《论语》大旨是研究人的问题,全书所讲皆围绕人的修为。修已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教人和济世。也就是说《论语》讲了修己、教人、济世三个问题,正合“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的本义。
(2)上面这段文字表达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4)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5)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于年长。②湍 (tuan)水:急流的水。③信:诚,真。④就:趋向。⑤颡 (sang):额头。
告子和孟子讨论的是什么话题?两人对这一话题各持怎样的观点?简述简述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100字左右)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完成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在“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之后,描写黛玉的心理,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那样细致地描写王熙风的服饰衣着?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的容貌描写透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贾母给黛玉介绍舅母等人,作者是这样写的:“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为什么贾母介绍王熙凤的话完全不同?
为什么王熙凤夸黛玉之前,“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而且携着黛玉的手?
形容美丽出众的词语很多,曹雪芹的词汇又非常丰富,为什么不让王熙凤用什么“国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绝代佳人”“倾国倾城”“天下无双”“艳美绝俗”之类的词,而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为什么王熙凤不但夸黛玉标致,而且夸她的气派?
王熙凤的感情变化,转喜为悲,转悲为喜,都非常之快,表现了什么性格特征?
为什么只写王熙凤问这问那,不写黛玉的答话?
作者为什么安排王熙凤迟到一步?
论述题简述《子夜》中冯云卿人财两空的经历。(5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
①易:修治,耕种。②田畴:已耕种的田地。
(1)画线处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
__________的道理。(3分)
(2)以上语段阐述了孟子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看法,这与他的“以义治国,何必言利”(《孟子·梁惠王上》)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3分)
《复活》阅读考查下列各项中,对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马斯洛娃三岁时,母亲病死了,聂赫留朵夫的两位姑姑便收养了她。她们叫她卡秋莎。卡秋莎过着半是小姐半是侍女的生活。 |
| B.根据陪审员的决定得出的结论是:马斯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庭长认为这结论很荒唐,但严厉的法官一定要判马斯洛娃有罪。庭长怕耽误约会,便匆匆结案。 |
| C.在法庭上见到马斯洛娃之前,聂赫留朵夫正和贵族柯察金一家打得火热。人们议论说他要娶柯察金家的小姐米西。同时,他正和某县一个首席贵族的妻子私通。 |
| D.聂赫留朵夫回到庄园召集农民代表商谈,想把土地租给农民,并进一步把农民缴纳的资金供给农民自己支配。农民们半信半疑,不敢相信地主的这份好心,即使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他们还是担心有诈,没有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建议。 |
阅读以下片段,根据问题简述。
“您到医院去过了,他们大概向您谈到过我了……”
“哦,那是你的事,”聂赫留朵夫皱紧眉头,冷冷地说。
他那自尊心受到触犯而产生的强烈反感原来已平息了去,此刻她一提到医院,这种反感就变得更强烈了。
聂赫留朵夫因什么事而对马斯洛娃产生强烈反感?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样的?请简述。
文学名著阅读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第四十九回“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得就是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和宝玉烧烤了鹿肉来吃,还说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谁知吃了肉、玩射覆酒令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头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嚷嚷地吟诗。(《红楼梦》) |
| B.“佩瑶!——你怎么?——哼,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荪甫似乎努力抑制着愤怒的爆发,冷冷地说。 吴荪甫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但是上海的报纸以很短的篇幅登载了双桥镇失陷的消息。早晨的餐桌旁,他向妻子诉说他的痛心与忿恨。(《子夜》) |
| C.“梅表姐,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这是梅表姐从省城回来去觉新家时觉慧说的话,他还劝梅表姐多看书,他以为新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家》) |
| D.“跃马过檀溪”的是刘备,“威震逍遥津”的是张辽,“百骑劫魏营”的是甘宁,“抬榇决死战”的是许褚,“拔矢啖睛”的是夏侯惇。(《三国演义》) |
E.听说关羽在东吴被害,张飞立即起兵报仇。因为丧兄心痛,他经常醉酒并随意打骂军士。末将范疆、张达无故被鞭打,心生怨恨,就趁张飞熟睡之际将他杀死,投奔东吴去了。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这丫鬟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红楼梦》)
查理要去印度,欧也妮与查理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查理从印度回来后,是如何对待欧也妮的?(《欧也妮·葛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