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中华文明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伟大思想。伊斯兰文明也蕴含着崇尚和平、倡导宽容的理念。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观。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请你阐述这一文明观的重要意义
(2)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
材料 一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人为囤积居奇、游
资炒作、农资价格上涨、政府监管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譬如绿豆、大蒜、生姜的价格曾一路飙升,直逼肉价。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物价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
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
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上涨势
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1月21日,国务院就大力发展农业生
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等出
台16项措施来稳定物价。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学的那些道理?
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势头?
统筹城乡发展,要着眼于建立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
务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
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要把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
革联动的突破口,让进城农民工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要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
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结合材料: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角度,简要说明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
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
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下面是他们调查研究的结果:
材料一: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
(一)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
(二)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三)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
(四)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
材料二: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等因素外,
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
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用工荒”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用工荒”的形成原因。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
材料一: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高层论坛透露: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牵涉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中国GDP的8%。政府提高应变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已是燃眉之急。
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怎样做(12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网络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活动一:甲同学从某市政府网采集到如下信息:该市通过政务网开设民主评议窗口,让市民对20项民心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议,对有关领导干部为民办事和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评议……
请列举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保障公民依法正确行使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