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4分)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请回答:
(1)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分)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什么?这一会议最终达成了哪一地区的和平协议?
(3)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请问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你认为亚非会议与会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
(4)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据此回答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2005年4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日(2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表示,国共两党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既标志着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两党愿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据此回答:
(1)胡锦涛总书记说“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国共两党在历史上还有哪两次握手?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材料二英国是近代宪法的起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称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之为“不成文法”。
——《外国法制史》
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何说罗马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最为持久?
(2)材料二认为,许多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指出其中最著名的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的名称,并作出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 “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摘自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材料二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提防材料一中的英雄人物的?(5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为提防材料一中英雄人物的出现,约法实行什么制度? (1分)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 (1分)根据材料四,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己自主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