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黎民不饥不寒 D.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树之以桑”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可以无饥矣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请以战喻

下列句子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句式不同的一项(    )

A.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园史序
(明)陈继儒
余尝谓园有四难:曰佳山水难,老树难,位置难,安名难。复有三易:曰豪易夺,久易荒,主人不文易俗。今江南多名园,余每过辄寓目焉。已复再游,或花明草暗而园主无暇至;或园不及新而其人骨且腐矣;或转眼而售他姓;或斫木作臼,仆石为础,摧栋败垣,如水旱逃亡屋矣。即使榱桷维新,松菊如故,而拥是园者为酒肉伧父,使见者欲呕,掩鼻蒙面而不能须臾留也。夫有之以为恨,讵若亡之以为快乎
吾友费无学,天下才子也。其先文宪公有晁采园,太仆公有甲秀园,君复自辟日涉园。君出入三园中,饶有湖山竹木之胜。而又性不耐苛碎,体不工献酬,摆簪裾,遁名誉,先别妻子,次辞亲友,尝为文以见志。其中畜建康朱琴、黄鲁直风字砚、苍玉斗各一,而三教之书聚焉。居恒著述甚富,前无古人。间以其暇,为韵人韵事,歌咏品题,漫兴而续书之,遂成一家《园史》。大抵言志类萧大圜,诫子类徐勉。逍遥磅礴,文采隽逸,能写其意中之味与方外之乐,即陆天随之《幽居》,罗景纶之《鹤林》,皆未始有也。
吾昔与王元美游弇州园,公执酒四顾,咏灵运诗云:“中有天地物,今为鄙夫有。”余戏问曰:“辋川何在?盖园不难,难于园主人;主人不难,难于此园中有《四部稿》耳!”公乐甚。今吾于《园史》亦云
虽然,以无学之才品,当置之翰林一席地,而乃使如椽之笔,退而修《园史》以寄傲,亦足悲已。知我者稀,无学且秘之。苟非文士,宁许窥园,不得许轻窥《园史》。
园有“四难”“三易”,本文最强调其中的一点是
“夫有之以为恨,讵若亡之以为快乎”的含义是
对《园史》这本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史》记叙不同园林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B.《园史》一书中记载了不少韵人韵事以及歌咏品题等。
C.《园史》作者希望通过写作此书抒发情志,教育子女。
D.《园史》风格逍遥磅礴,文采隽逸,别有情趣和意味。

“今吾于《园史》亦云”的具体意思是
简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乙)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史记·高祖本纪》)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沛公欲王关中 ( ) (2) 不如因善遇之 ( )
(3) 沛公然其计 ( ) (4) 见谢项羽 (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令将军与臣有郤 B.无内诸侯军
C.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D.不然,籍何以至此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
推断“因以文谕项羽”的具体内容。(用甲文中语句回答)
《项羽本纪》详写鸿门宴而《高祖本纪》略写,试加以评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密阁,时孝宗新即位,浚起谪籍,开府治戎,参佐皆极一时之选。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
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害,栻亦以为言。上曰:“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栻曰:“今日州郡财赋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上矍然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旋阅其实,果如栻言,即诏罢之。
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栻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允文曰:“宦官执政,自京、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愤不堪。栻复奏:“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栻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意悦辄有所随顺。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天下传诵之。栻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淳祐初,诏从祀孔子庙。
栻闻道甚早,朱熹尝言:“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节选自《宋史·道学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补官荫:恩荫
B.直密阁除:解除
C.旋其实阅:查核
D.命得中寝:止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所综画余嘉能行古道
B.非取之民也月出东山之上
C.说竟谪死洎牧馋诛
D.病死穷益坚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用宦官张说掌管枢密院,张栻连夜起草奏疏,极陈其不可,并在第二天早朝中当面指责虞允文,终于使宰相省悟,制止了这次任命。
B.张栻正直无私,每遇君臣问对时,不投人主之所好,不视君主之脸色行事,甚至在临终前,还写了奏疏劝说孝宗“亲君子远小人”。
C.张栻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很敬服张栻,认为“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
D.张栻是南宋著名教育家,主张以儒家的政治伦理去教育和培养人才,以“天理”为义,“人欲”为利,强调“义利之辩”。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矍然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
(2)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死不,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葬:埋葬。
B.愿沛公且留壁:营垒,军营。
C.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啖: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
D.不如因其击之解:通“懈”,松懈。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沛公从洛阳南出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沛公欲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C.彭越齐王田荣反梁地备他盗出入非常也
D.汉王下马踞鞍问曰扣舷歌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②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③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④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⑤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⑥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学科王
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3)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相四十里//沛公已 B.沛公不杯杓//不枚举
C.沛公在//衣食所,弗敢专也 D.道芷阳行//至军中

下列各组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
B.公为我献//愿项伯具言臣不敢背德也
C.不如善遇之//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大王为此计者//何辞

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为之奈何 D.何辞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