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每个3分,共9分)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彭越助之。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楚命萧公角将兵击越,越大破楚军。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今西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后。”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
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柰何?”留侯曰:“齐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齐王信家在楚,此其意欲复得故邑。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节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龙方斗,且待之。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B梁王恐,欲自往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
D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彭越人生悲剧原因的一组是:
(1)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2)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
(3)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4)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
(5)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
(6)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A(1)(2)(3)B(2)(4)(5)C(2)(3)(6)D(1)(5)(6)
下列对原文的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彭越出身低贱,跟随刘邦征战,曾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不听刘邦指挥,导致被灭族。
B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武帝讨伐陈豨时,他按兵不动,想借机谋反。
C彭越与韩信被诛,正应了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D在被发配蜀地的途中,如果没有遇到吕后,彭越也许不会被诛被灭族,起码不会那么快。吕后为人两面三刀,阴险歹毒。
文言语句翻译
(1)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
(2)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3)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
(4)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淮阴侯列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②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③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请简要概括“君子”和“小人”的区别。(2分)
从子路与孔子的对答中,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孔子形象?(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安 危
韩非子
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以动则胜,以静则安。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顺,故后世服。今使人去饥寒,虽贲、育不能行;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不能安。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
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
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尽如比干,则上不失,下不亡。不权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身尽如比干,故国不得一安。废尧、舜而立桀、纣,则人不得乐所长而忧所短。失所长,则国家无功;守所短,则民不乐生。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上空虚于国,内不充满于名实,故臣得夺主。杀天子也,而无是非;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诛于无罪,使伛以天性剖背。以诈伪为是,天性为非,小得胜大。
明主坚内,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远者无有。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使殷不遗于朝,则周不敢望秋毫于境。而况敢易位乎?
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临之而法,去之而思。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能立道于往古而垂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身于为非爱:喜欢
B.是殷人之尽如比干幸:希望
C.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相称
D.故周之夺殷也,拾于庭遗:丢失的东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使谗谀诈伪为贵使伛天性剖背
B.废自然,虽顺道不立故小痛在体长利在身
C.强勇之所不能行,上不能安尽如比干,上不失,下不亡
D.闻古扁鹊治其病也是幸殷人尽如比干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论证“国不得安”的一组是( )
① 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② 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
③ 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④ 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
⑤ 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⑥ 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狂奔的车子上不会产生孔子那样的智者,在倒扣的船只下不会产生伯夷那样的廉者。
B.国君要是不停地去搜刮民众,民众就会说再也没有了,民众要是一无所有了,也就自然会轻视国家的法令。
C.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能否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强弱,因此,有时弱国也可以战胜强国,小国也可以战胜大国。
D.尧和当时的国民并没有订立牢靠的盟约,但治国原则能够行得通,所以,成为明君不需要制订什么法令。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5分)
(2) 能立道于往古而垂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5分)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8处)(4分)
学 莫 便 乎 近 其 人 礼 乐 法 而 不 说 诗 书 故 而 不 切 春 秋 约而 不 速 方 其 人 之 习 君 子 之 说 则 尊 以 遍 矣 周 于 世 矣 故 日 学 莫 便 乎 近 其 人 (《荀子·劝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猎,字德夫,潭州醴陵人。登进士第,初主浔州平南簿。时张栻经略广西,檄摄静江府教授。刘焯代栻,栻以猎荐,辟本司准备差遣。
光宗以疾久不觐重华宫,猎上疏曰:“今慈福有八十之大母,重华有垂白之二亲,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恪共子职。”辞甚切。又白宰相留正,乞召朱熹、杨万里。时陈傅良以言过宫事不行求去,猎责之曰:“今安危之机,判然可见,未闻有牵裾折槛之士。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于国奚益!”傅良为改容谢之。
宁宗即位,迁校书郎,除监察御史。上趣修大内,将移御,猎言:“寿皇破汉、魏以来之薄俗,服高宗三年之丧,陛下万一轻去丧次,将无以慰在天之灵。”又言:“陛下即位,未见上皇,宜笃厉精诚,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见焉。”会伪学禁兴,猎言:“陛下临御未数月,今日出一纸去宰相,明日出一纸去谏臣,昨又闻侍讲朱熹遽以御札畀祠,中外惶骇,谓事不出于中书,是谓乱政。”猎既驳史浩谥,又请以张浚配享阜陵,议皆不合。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寻劾罢。
久之,党禁驰,起为广西转运判官,除户部员外郎、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韩侂胄议开边,猎贻书当路,请号召义士以保边场,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且谓:“金人惩绍兴末年之败,今其来必出荆、襄逾湖。”乃输湖南米于襄阳,凡五十万石;又以湖北漕司和籴米三十万石分输荆、郢、安、信四郡;蓄银帛百万计以备进讨;拔董逵、孟宗政、柴发等分列要郡,厥后皆为名将。
西事方殷,猎为讨叛计,请于朝,以王犬才、彭辂任西事,仍分兵抗均、房诸险,漕粟归、峡以待王师。及曦诛,除刑部侍郎,充四川宣谕使。朝廷命旌别淑慝。以敷文阁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嘉定六年召还,卒,家无余资。蜀人思其政,画像祠之。
猎初从张栻学,乾道初,朱熹会枝于潭,猎又亲炙,湖湘之学一出于正,猎实表率之。有《畏斋文集》、奏议六十卷。谥文定。
(选自《宋史·吴猎传》有删节)
【注】畀bì,给予。畀祠,给予祠禄。祠禄本是宋代一种优待官僚士大夫的政策,只领俸禄而不需要做事。后来成为当权者处理政治敏感人物的一种手段,成为一种不公正待遇,朱熹、杨万里都曾经遭受这种待遇。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宜于此时问安上寿,共子职恪:恭敬
B.时陈傅良以言过宫事不求去行:成功
C.上修大内,将移御趣:喜好
D.西事方,猎为讨叛计,请于朝殷:紧急

下列各句之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上皇和豫而祗见郑亡,子亦有不利
B.昨又闻侍讲朱熹遽御札畀祠臣具表闻
C.今来必出荆、襄逾湖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D.输湖南米于襄阳,凡五十万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把第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公不于此时有所奋发,为士大夫倡,第洁身而去,于国奚益! (4分)
(2)猎贻书当路,请号召义士以保边场,杜越境诱窃以谨边隙。 (4分)
文中传主吴猎为人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徒右北平,于是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家世世射受:通“授”,传授
B.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用:因为
C.与虏敌战,恐亡之数:屡次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鄙人:本人,“我”的谦称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数与虏敌战,恐亡作《师说》以贻
B.于是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今其智反不能及
C.士以此爱乐用知之知之
D.李将军之谓也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2)大将军使长史持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你认为李广的英名能流传后世,有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第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