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一、制备K
二、提纯
方案1
方案2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
名 称 |
相对分子质量 |
熔点或沸点(0C) |
水 |
醇 |
醚 |
水杨酸 |
138 |
158(熔点) |
微溶 |
易溶 |
易溶 |
醋酸酐 |
102 |
139.4(沸点) |
反应 |
可溶 |
易溶 |
乙酰水杨酸 |
180 |
135(熔点) |
微溶 |
可溶 |
微溶 |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①合成阿斯匹林时,还会生成一些副产品,其中有一种是高分子,为了分离此物质,方案1中加入A物质为 ▲ 溶液。
②本方案抽滤后进行洗涤,其具体操作是 ▲ 。
(2)方案2为改进的提纯方法,称为重结晶提纯法。
①该方案中步骤1除了选用乙酸乙酯外,还可选择下列哪些
试剂 ▲ 。
A. 乙醇 B. 蒸馏水 C. 乙醚
②步骤2回流的装置如图所示,写出仪器a的名称 ▲ ,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 ▲ ,冷凝水的流向为 ▲ 。
③方案2所得产品的有机杂质要比方案1少的原因是 ▲ 。
(3)该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原料用量:2.0g水杨酸、5.0ml醋酸酐(ρ=1.08g·cm-3),
最终称量产品m="2.2g" ,则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 ▲ 。
(1)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向10mL l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10mL l mol/L的H2SO4溶液,加热、蒸干,得到固体A的化学式是。
(3)向40mL 1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并将溶液分成两等份。
①一份加热、蒸干、灼烧,所得固体的化学式是。
②将(2)中所得固体A全部放入另一份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混合后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加热、蒸干、灼烧,所得固体中两种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将SO2和Cl2分别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两个试管中,两溶液的红色均褪去。加热后,有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又呈现红色,该试管通入的气体是,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2)将SO2和Cl2按1:1体积比(同温同压)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为检验两种气体在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应向所得溶液加入的试剂是(填化学式)。经实验证明,SO2和Cl2在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且SO2被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已知下图中H是无色液体,号称生命之源,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E是红棕色气体。
(1)C的化学式是。
(2)D和E都是大气污染物,两种物质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D→E。
②E→D。
(3)E和H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4)C和F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
(1)下列两组无色溶液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写出试剂的化学式。
①NaCl Na2CO3 Na2SiO3 Na2SO3试剂:
②(NH4)2SO4 NH4C1 Na2SO4 NaCl试剂:
(2)下列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杂质的原理
编号 |
物质 |
离子方程式 |
① |
NaHCO3(Na2CO3) |
|
②[ |
SiO2(CaCO3) |
|
③ |
Fe2O3(Al2O3) |
|
④ |
FeCl2(FeCl3)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2)二氧化硫与氧气:
(3)铜与浓硫酸:(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