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大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禽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死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诣:前往 B.太宗固请,遂舍之舍:释放
C.直趋恶阳岭以逼之趋:走,快走 D.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候:等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B.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C.若乘水涨之势非计之善
D.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②“兵贵神速……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禽也。” 
③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    ④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⑤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⑥进击定襄,破之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从小就有文才武略和远大志向。他看出李渊有经营天下的志向,就给自己戴上枷锁,将到朝廷报告重大事变。李渊抓住他,要杀他,他用豪言壮语解脱了自己。
B.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命李靖平定。李靖挥师打败萧铣将领文士弘带的几万精兵,后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纪律严明,没有四下掳掠的现象。
C.平定萧铣之后,李靖又渡过南岭,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使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百姓归入唐朝版图。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克复定襄,威震北狄,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请籍铣将拒战死者赀以赏将士。
②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习惯说
刘蓉
  
  蓉①少时,读书于养晦堂之西偏一室,府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每履之,足若踬⑦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⑨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平⑩其故,则反窒{11}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12}。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②府(fǔ):同“俯”。③弗(fú):不。④洼:凹陷的地方。⑤径尺:直径一尺。⑥浸淫日广:逐渐地越来越大。浸淫:逐渐,渐进。⑦踬(zhì):被绊倒。⑧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⑨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⑩洼者若平:走凹地像走平地一样。{11}窒(zhì):阻碍。 {12}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命童子取土平之(填平)
  B.坦然则既平矣(填平)
  C.浸淫日广(一天天)
  D.顾而笑曰(回头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蹶然以惊
B.不以为然
C.坦然则既平矣
D.已而复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意思。
  ①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而复然”中的“然”和“及其久,则洼者若平”中的“其”所指代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上文的主旨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A.要治理天下,先要从治理身边的小事做起。
  B.凡事开头难,要十分重视事情的开始。
  C.积习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D.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戴高帽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⑦:“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注释】①面:当面。谀:奉承。②辄:就。③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⑥颔首:点头。⑦语:告诉。⑧止:通“只”。
  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修辞方法是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俗以喜人面谀者()
  ②当不至有所龃龉()
  3.“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正常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人称代词的句子有()

A.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B.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C.其人云:“某备有高帽一百……”
D.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

  E.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5.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日歌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古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下面各句中不表判断的一句是()
  A.环滁皆山也 B.此大谬也
  C.夫战,勇气也D.不做则安能会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④后生家每临事
  A.①③ B.③④ C.①④D.②③
  3.下面句中的“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B.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4.《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泰
  孙泰,山阳人,少师(拜……为师)皇甫颖,操守(品德)颇有古贤(古代贤人)之风。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大的)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取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嫁)。”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国都的市场)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汝可取女弟()
  ②.姨卒()
  ③.非泰不可适()
  ④.泰亟往还之()
  2.翻译: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文中关于孙泰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泰身上具有什么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犬救幼女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傍晚)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终)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死),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母未时上山采薪()
  ②.幼女随之不及()
  ③.母薄暮负薪归()
  ④.或堕井()
  2.翻译: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中那只犬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