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华有一枚质量为3.1g的金币,经查阅资料知,制作金币所用材料的类别及密度如下表所示:

黄金类别
24k
22k
18k
密度(×103kg/m3)
19.26
17.65
15.15

(1)小华准备用量筒测出该金币的体积,计算密度,从而鉴别它的黄金类别,实验时小华选用一个能放入该金币的量筒,规格如图7示,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能否鉴别该金币的黄金类别?    (能或不能)原因是                                   
(2)如图甲所示,在已经平衡的天平上,王哲将6.8g的蹦蹦球用线吊入烧杯的水中后,只须将游码从最左端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天平重新平衡。则该球的体积是       cm3,密度是       kg/m3。思达同学认为,如果用如图丙所示的量筒来测小球的体积,误差会更小些,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每空1分,共3分)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1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通过实验还得到数据如上表: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和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且折射角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下面是探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图a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

(1)图a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图b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采用如图c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研究对象(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研究对象_______;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需观察记录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



图d

(3)聪明的小军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直接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d)。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__ (选填“继续”或“停止”)。



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实验编号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3
朝上
2.6
2
3
朝下
2.6
3
3
朝侧面
2.6
4
6
朝上
5.4
5
9
朝上
8.2

(1)实验1、2、3说明
实验1、4、5说明
(2)要想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张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体
(2)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
方法二: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张亮选择的是 (“方法一”或“方法二”)。
(3)分析表甲中第1、2次或第3、4次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 有关。由实验1和3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实验中张亮认为,沙子受热不均,会影响实验,想用水和另一种液体来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部分物质的比热容如表乙所示。从实验现象最明显的角度,你帮他选择的另一种液体是

气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了解到如下信息后提出了他们的猜想。
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易爆胎。
②篮球充气越多,越不易被压扁。
③密封在针筒内的空气只能被压缩一定的范围。
猜想: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的多少、温度及体积有关。
(1)信息 (选填序号)可以作为“ 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猜想的依据。
(2)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珠口;
②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人适量的水;
③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位置,并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④升高水温,拉动细线改变气球浸没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变,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①使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并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②实脸中对多个不易观测的量,进行了巧妙的“转换”。如“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越长”反映“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_______________ 越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