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成就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请回答:
(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和 交替连接而成。
(2)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碱基对,并遵循 原则。
(3)复制发生的时间是 和 。复制特点是 , 。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培养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质量成了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主攻方向,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分析回答
(1)图中A、D之间所示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一般从F2形始选种,这是因为。
(2)图中A、B、C途径所示的育种方式中,B过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其中C过程所用试剂的作用机制是
。
(3)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2008 年 9 月 25 日晚"神舟七号"发射成功,飞船上搭载了蚕卵,鸡蛋,猪精液,农作物种子,植物种苗等,有同学说:“神七搭载的上述物种可用于研究其基因结构的改变,但猪精液是不可能发生这种变异的”。你认为该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在此实验中一般会选择萌发的种子而不是休眠的种子,
其原因是
。
(4)下列经F方法培育而成的新品种的是()
A.太空椒 B.无子番茄 C.白菜一甘蓝 D.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1分)
(1)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和。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期。
(4)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5)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6)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用类似本题图中的形式表述):
①;②。
(7)已知一段mRNA含有30个碱基,其中A和G有12个,转录该段mRNA的DNA分子中应有C和T的个数是。
现有从生物体内提取的一个DNA分子(称为第一代),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志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在实验条件下合成一个新的DNA分子:(每空1分,共7分)
(1)第二代每个DNA分子中有条3H的脱氧核苷酸链,它们之间的碱基排列顺序
(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已知第一代DNA分子中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35%,那么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二代,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A+T/G+C的数值不同;而猪或牛的各种组织细胞的DNA的碱基比率大致相同,这一事实表明,DNA分子结构具有性和性。
(4)下列是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其中正确的是()
(5)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个体各种细胞核中不同染色体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
B.双链DNA分子的碱基含量是A+G=T+C或A+C=T+G |
C.细胞缺水和营养不足将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
D.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T、t控制,顶生花和腋生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腋生花豌豆与高茎顶生花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型为高茎顶生花、高茎腋生花、矮茎腋生花、矮茎顶生花,比例为3∶3∶1∶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T和A的根本区别是 ▲。子一代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 ▲。
(2)为确定豌豆花的顶生、腋生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利用上述子一代的豌
豆作材料,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杂交方案。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并作简要文字说明。
▲
(3)若通过基因工程将一个抗虫基因(Bt基因)整合到高茎豌豆(二倍体)的一
条染色体上,获得了抗虫高茎豌豆。
①豌豆体细胞中有7对14条染色体,抗虫基因和控制高茎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可能,请你在下图的横线上写出可能的情况并在图示方框中标出。
(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
②要通过杂交实验验证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抗虫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必须要获得基因型为 ▲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要获得该豌豆,可选用上述豌豆中表现型为 ▲和 ▲的作亲本。
雄鸡具有打鸣等第二性征,若体内雄激素含量急剧减少,雄鸡的第二性征打鸣会慢慢消失。为验证上述雄激素的功能,请利用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材料与用具:雄鸡、含雄激素的饲料、不含雄激素的普通饲料、手术器具(切除器官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等。
(1)实验设计思路:
①
·
·
·
(2)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