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
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 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
B. “新农村建设”、 “乡镇企业”、“民工潮” |
| 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 |
| D.“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 |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的纠纷 |
| B.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
| C.用法律维护市容市貌 |
| D.用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
| C.法律至上的原则 |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
教授瞿林东在 《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已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
| A.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 B.阐明了对历史的重视 |
| C.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 |
| D.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科举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
| B.科举制一经形成,成为了历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影响深远 |
| C.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摒弃门弟以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具有公平公正性 |
| D.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