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之所以肯定曹操,恐怕也缘于二人在诸多方面有着逼真的“形似”乃至“神似”之处。举其大端,譬如叱咤风云、临危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即使在个性、气质上,二人也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宋培宪《毛泽东与(为曹操翻案)》
材料二:“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辄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北宋·苏轼《志林》
材料三:《三国演义》善于通过战争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赤壁之战中的人物很多。重点只有几个。在决策阶段,作者着力写诸葛亮和周瑜,在决战阶段,则突出了曹操。……小说中的曹操经过各个时代的艺术加工,已成为统治阶级权臣的形象,是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成为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他的突出特点是奸诈,小说同时写出了他的雄才大略。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浅析(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曹操的?
(2)结合宋元时代背景分析为何会出现材料二、三中对曹操的贬低评价?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材料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是谁的诗句?他们都有哪些著名诗篇?
(2)两位诗人的诗歌各有什么风格?为什么?
概述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
评述德川幕府时期锁国政策,你能从中能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一 :三、各藩不得隐藏犯法之人。
四、各藩大名小名及其所属役士卒等人,如有发现叛逆或杀人者,应即迅速逮捕法办之。
五、从今以后,本藩之后,不得与他藩人交往……
九、规定各大名参觐时之随从人数。参觐之时,各应按照身份行事。
----摘自1615年颁布的《武家法令》
材料二:规定各大名、小名须轮替居住于江户城中。参觐之期,定于每年之四月。……往来江户的悉应遵照法令规定,随从多寡,各按身份行事。---摘自1635年颁布《武家法令》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对各藩大名和小名作了哪些要求?
(2)材料二的规定对各藩大名和小名的要求是放松还是更严?为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你认为这一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