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材料三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戊戌变法也遭到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新法颁布后,“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变法中各有哪些措施直接触犯了传统势力的利益(各举两例)?(4分)
材料四 商鞅变法中,“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一种刺面割鼻的西刑)其傅”,严厉打击反对势力。戊戌变法中,“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光绪帝也“三令五申”,“数四严责”,推动变法法令的贯彻落实。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变法中,改革者都表现出了坚决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为什么结果迥异?(4分)综合上述材料,影响改革成败的要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是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激情的批判多于批判的理性,等等。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什么是新启蒙运动呢?
就字面说,启蒙就是开明的意思。
更分别说,启蒙就是打破欺蒙,扫除蒙蔽,廓清蒙昧。因此,在字典上,所谓启蒙就是脱离迷信,破除成见等等的意思。
凡是启蒙运动都必有三个特性。一是理性的主宰;二是思想的解放;三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普及。
因为这样子,所以凡是启蒙运动必然反迷信,反武断,反盲从,反权威,反传统。而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尤其在于反封建。
也可以说,武断,独断,垄断,都是启蒙运动所必反。
今日的新启蒙运动,显然是对历来的一些启蒙运动而言。但在内容上,今日的启蒙运动与从前的一些启蒙运动,也显然有所不同。比如,就拿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来看,那时有两个颇似新颖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德赛二先生”。我认为这两个口号不但不够,亦且不妥。
多年的打倒孔家店,也许孔子已经打倒了,但是孔家店的恶流却仍然保留着、漫延着。至于科学与民主,本都是客观的东西,而那时的文人滥调却把它人格化起来,称什么先生,真无当于道理。
至少就我个人而论,我以为对这两口号至少都应下一转语。就是:“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
……
——张申府《什么是新启蒙运动》(1937年5月)
问题:
(1)欧洲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他们思想的共同点以及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为什么张申府在当时要提出“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的口号?
(3)你如何理解“新启蒙运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材料三: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引自2007年11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
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生活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什么思想的指导引领下进行的?
(3)简述这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节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近代上海经济的变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问题:
(1)上述照片折射出近代上海经济的哪些历史性变化?
(2)你认为照片对于历史研究具有怎样的史学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
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
——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问题:
(1)、运用史实说明“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的“三大革命”是指哪些领域的变化?
(2)、导致“欧洲体系的崩溃”的这场大战是什么战争?
(3)、简要叙述20世纪世界体系裂变和重组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推动哥伦布去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绕好望角航行的动力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
(3)对于新航路的开辟,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殖民掠夺之路。你对新航路的开辟有何认识?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