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尚志斋说    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志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逾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写“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正鹄,靶心。鹄,读g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审:果真
B.有志者,事竟成竟:竟然
C.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尚:崇尚、重视
D.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偶:配偶、伴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嫚焉以发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D.尤非有志者不能也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必须向老师学习,向朋友学习,向书本学习,弄清楚道理。
B.文章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只要立志了,就会拥有众多的朋友。
C.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即使做再简单的事情,他也是难以成功的。
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做学问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和断句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 毛 物 多 相 类 者 吾 欲 买 而 代 之 是 不 信 而 欺 吾 王 也 欲 赴 他 国 奔 亡 痛 吾 两 主 使 不 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①鹄:读hú,指天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 9题。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
B.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责怪
C.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排列,比照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怖:内心惊悸,害怕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②使使以闻大王
③燕王拜送于庭 ④嘉为先言于秦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于”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于”相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于”也不同
D.两个“以”相同,两个“于”也相同
8.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选部分描绘了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的情节依次可概括为:“厚遗蒙嘉——图穷匕见——顾笑舞阳——倚桂笑骂”等四个场面。
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舞阳竞“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既遮掩了秦舞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图穷而匕首见”,矛盾冲突达到白刃相见的地步。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擿”,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D.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倚柱笑骂”,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
9.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赗遗而遣之。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
(选自《陈书》,有删节)
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荟哀(为感到哀伤;同情)之,乃随文育至家
B.素相善(赞许),启荟为前军军主
C.及夕,各引(退却)去
D.劢问其故(原因),文育以告
⒎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周文育作战勇猛和伟人有节义的一组是( )
A.①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  ②创愈,辞请还葬
B.①累征俚獠,所在有功 ②厚加赗遗而遣之
C.①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②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
D.①文育身被九创 ②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
收他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弘让
听后大为赞赏,于是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
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D.王劢的职务被别人代替后,周文育要和王劢一同北下,但走到大庾岭时听了卜人的话而返回,受到高祖的欢迎。
⒐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
翻译: 。
②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翻译: 。
③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
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 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日:“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 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拂衣去。时朱滔、王武俊等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日:“闻太师名德久矣,公丛建大号乳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日:“吾年诸贼失色。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日:“死生分矣,何多为?”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日:“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日:“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日:“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此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日:“有诏。”真卿再拜.奴日:“宜赐卿死。”日:“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使日长安来?”奴日:“从大粱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注:①建大号:即称帝。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若往谕之 谕:晓谕 B.但戒严奉家庙 戒:告诫
C.死生分矣,何多为? 分:区别 D.希烈僭称帝 僭:越位、超过本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希烈因发怒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此吾殡所也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D.岂受若等胁邪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颜真卿明知去李希烈处传达圣旨,生还希望渺茫,但他认为君命不能违,所以没有以年老为借口,而是义无反顾,勇于赴死。
B.颜真卿入叛贼营后,李希烈大聚同党,并让艺人演唱,辱骂朝廷,颜真卿怒不可遏,斥责李希烈:“你是朝廷的臣子,怎么能这么做!”说罢拂袖而去。
C.在敌营中,颜真卿同周曾、康秀林等人谋划袭杀李希烈,未及施行,事情泄露,导致周曾被杀。
D.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妣同谋,被朝廷处死,李希烈恼怒,就派太监宣旨赐颜真卿死,颜真卿大骂说:“分明是叛贼,怎能称圣旨。”最后颜真卿被勒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1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一9题。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司马季主间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语数千言 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回:“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日:“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司马季主日:“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 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宫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而前,孅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还,抵罪。而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此务华绝根者也。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著之。
(节选自《史记日者列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所贤者何也? 所高者谁也?
B.擅言祸灾以伤人心 厚求拜谢以私于己
C,吾闻古之圣人 二人即同舆而之市
D 卜于长安东市 游于卜肆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之所以同宋忠到卜肆,是因为他想见识一下卜者中圣人的风采。
B、宋忠、贾谊听了司马季主的理论,认为都是自己从未听过的,因此很不以为然。
C、司马季主认为,从披发童子不能解释日月之食这件事,可以说明能识别贤与不肖的人太少了。
D.司马季主的话说中了当官者的要害,所以宋忠、贾谊二人神情惆怅,说不出话来。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
译文:
(2)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译文:
(3)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