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混合动力车,可以用电动机、内燃机或二者结合作为动力。汽车在刹车或下坡时,
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混合动力车目前一般使用镍氢电池,该电池中镍的化合物为正极,储氢金属(以M表示)为负极,碱液(主要为KOH)为电解质溶液。下图是镍氢电池充放电原理的示意,其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溶液中的OH-向乙电极移动 |
B.混合动力车刹车或下坡时,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 |
C.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乙电极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 |
D.混合动力车刹车或下坡时,甲电极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 =2H2O |
在含有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往往有多个化学平衡共存。
⑴现将0.04mol·L-1的HA溶液与0.02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如HA是HCN,溶液中c(Na+)>c(CN-),则该混合溶液c(H+) ▲c(OH-)(请填“>”“<”或“=”),c(HCN)+c(CN-)= ▲mol·L-1。如HA是CH3COOH,该混合溶液呈酸性,c(CH3COOH) ▲c(CH3COO-)(请填“>”、“<”或“=”)。
⑵常温下在20mL0.1mol/L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HCl溶液4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 CO32- ▲(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各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 。
⑶已知在25℃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
Kh==2×10-4,当溶c(HCO3-)︰c(CO32-)=20︰1时,溶液的pH=_▲_。
到目前为止,由化学能转变的热能或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最主要的能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2C2H2(g)+5O2(g)=4CO2(g)+2H2O(l)△H=-2599kJ·mol-1,
则乙炔的燃烧热为 ▲。
⑵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可利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已知
①CO(g)+1/2O2(g)===CO2(g) ΔH1=-283.0kJ·mol-1
②C(s)+O2(g)===CO2(g) ΔH2=-393.5kJ·mol-1
则C(s)+1/2O2(g)="CO(g)" ΔH = ▲。
⑶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已知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
键能(kJ/mol) |
化学键 |
键能(kJ/mol) |
N≡N |
942 |
H-O |
460 |
N-H |
391 |
O=O |
499 |
H-H |
437 |
反应N2+3H22NH3△H=a 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a的数值 ▲。
⑷最近美国Simons等科学家发明了不必使氨先裂化为氢就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该方法既有液氢燃料电池的优点,又克服了液氢不易保存的不足。其装置为用铂黑作为电极,插入强碱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氨气。其电池总反应为4NH3+3O2═2N2+6H2O。试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 ▲。
通过火法冶金炼出的铜是粗铜,含杂质金、银、铁、锌,不适于电器及其他许多工业使用,必须进行电解精炼。
⑴在精炼铜时,阳极减小的质量与阴极增加的质量是否相等 ▲(填“是”或“否”);阳极下面沉积金属的成分主要是 ▲。
⑵在精炼铜的过程中,Cu2+浓度逐渐下降,c(Fe2+)、c(Zn2+)会逐渐 ▲,所以需要定时除去其中的Fe2+、Zn2+。甲同学设计了下列除杂方案I(见下图)。
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
Fe(OH)2 |
Cu(OH)2 |
Fe(OH)3 |
Zn(OH)2 |
开始沉淀时的pH |
7.6 |
5.2 |
2.7 |
8.0 |
完全沉淀时的pH |
9.6 |
6.7 |
3.7 |
11.0 |
①试剂a是 ▲,其目的是 ▲。
②操作①调节pH至b,b的取值范围是 ▲ 。
③调节溶液A的PH时可选择下列哪些试剂 ▲ 。
A.NaOH | B.CuO | C.Cu(OH)2 | D.NH3·H2O E.Cu2(OH)2CO3 |
④操作②是 ▲,方案I中不能够除去的杂质金属阳离子是 ▲。
⑶乙同学在查阅课本时发现,“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I中也应该将溶液pH调至7-8。
你认为乙同学的建议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 ▲。
高温下,炼铁高炉中存在下列平衡:FeO(s)+CO(g) Fe(s)+CO2(g)△H>0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铁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 周期 ▲族。
⑵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平衡体系中固体的质量将▲。
⑶为减少高炉冶铁时,含有CO的尾气排放,下列研究方向不可取的是 ▲。
A.其它条件不变,增加高炉的高度 | B.调节还原时的炉温 |
C.增加原料中焦炭与赤铁矿的比例 | D.将生成的铁水![]() |
⑷1100℃时, FeO(s)+CO(g) Fe(s)+CO2(g),平衡常数K=0.4。今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7.2g的FeO,同时通入4.48L的CO气体(已折合为标准状况),将其升温到1100℃,并维持温度不变,达平衡时,FeO的转化率为 ▲。(精确到0.1%)
A、B、C、D、E、F均为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A和C、B和E同主族,B、C、D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的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F原子中共有6个未成对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A ▲、C ▲、E ▲、F ▲。
⑵元素A和元素B可以形成A2B物质甲,写出甲的分子式 ▲,甲为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⑶元素A和元素E形成化合物乙,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乙 ▲;常温下甲为液态,乙为气态,试解释原因 ▲。
⑷元素A与元素C形成化合物丙,丙的水溶液显碱性,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⑸元素C、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⑹写出元素F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