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测定Na2CO3与Na2SO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取样品23.2g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
⑴仪器F的作用是 。
⑵已知仪器C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
,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引起Na2C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 。
⑶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a.浓硫酸 b.品红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e.无水硫酸铜 f.碱石灰 g.五氧化二磷 h.无水氯化钙,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B中 ,D中 ,E中 。
实验过程中,当仪器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通入大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使A、B、C、D各仪器中残留的CO2进入E被充分吸收。所通空气应先经过___________试剂(填上述所供试剂的序号)处理,否则可能引起Na2S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没影响”)。
⑷若仪器E在试验完成时增重4.4g,则Na2CO3与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其中4.4g数值获得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氧化还应常用到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为了增强其氧化性常将其酸化,但在酸性条件下其水溶液不很稳定,会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而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分解速度很慢,见光分解速度加快。
(1)高锰酸钾溶液保存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分解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酸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掖褪色,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将高锰酸钾溶液逐滴地滴入一定体积的酸性草酸钠溶液中(温度相同,并不断振荡时),记录的现象如下表:
| 滴入 KMnO4认溶液的次序(每滴溶液等体积) |
KMnO4溶液紫色褪去的时间 |
| 先滴入第 1 滴 |
1min |
| 褪色后再滴入第 2 滴 |
15s |
| 褪色后再滴入第 3 滴 |
3s |
| 褪色后再滴入第 4 滴 |
1s |
请分析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间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学习小组在获取了上述经验和结论以后,用稳定的物质草酸钠来标定高锰酸钾济液的浓度。他们准确称取2.680g纯净的草酸钠配成500mL溶液,每次准确量取25.00mL溶液酸化后用KMnO4溶液滴定。
①高锰酸钾溶液应装在______(填下途中的仪器编号)。



甲乙丙丁
②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分解而造成误差,滴定开始时,操作上必须是______________。
③当溶液呈微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消耗KMnO4溶液20.00mL(多次测定的平均值),则KMnO4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附原子相对质量K=39Mn=55O=16Na=23C=1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漂白粉,并探究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条件和产物。
已知: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备氯气,同时生成MnCl2。
②氯气和碱的反应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如下反应:6Cl2 + 6Ca(OH)2
5CaCl2 + Ca(ClO3)2 + 6H2O
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甲乙丙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乙装置中的试剂是,作用是。
③该兴趣小组用300mL 12mol/L盐酸与17.4g 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标况下氯气L,Ca(ClO)2g。
(2)小组成员发现,产物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他们讨论后认为,部分氯气未与石灰乳反应而逸出,以及温度升高是可能原因。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他们另取一定量的石灰乳,缓慢、匀速地通入足量氯气,得出了ClO—、ClO3— 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粗略表示为下图(不考虑氯气和水的反应)。
①图中曲线Ⅱ表示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②所取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为mol。
③另取一份与②等物质的量Ca(OH)2的石灰乳,以较大的速率通入足量氯气,反应后测得产物中Cl—的物质的量为0.35mol,则产物中
= 。
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的金属离子有Cu2+、Fe2+、Fe3+。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实验步骤中试剂①为______(填代号),检验溶液A中Fe3+的最佳试剂为 (填代号)。
a.KMnO4 b.(NH4) 2S c.H2O2 d.KSCN
(2)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蒸发、 、过滤等操作。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
(3)制备CaCO3时,应向CaCl2溶液中先通入(或先加入) (填化学式),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 装置回收(填代号)。
(4)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直到,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时应选用 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列仪器组装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定量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为达到本实验目的其装置连接顺序为:a连________,________连________.
(2)连接好装置后的下一步操作是
(3)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两套装置的分液漏斗所装的试剂分别为1mol/L硫酸和4mol/L硫酸,该小组同学要测定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 加入的试剂 |
H2的体积(相同条件下) |
反应时间 |
反应速率 |
| 1mol/L硫酸酸 |
10mL |
t1 |
v1 |
| 4mol/L硫酸 |
10mL |
t2 |
v2 |
该小组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是:v1 小于v2,其定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有一组同学测定了每隔一分钟,锥形瓶中硫酸的浓度,记录结果如下:
请在给定的坐标图中作出v(H2)-t的图像.
请解释0到4mim时该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6)除上述实验方案可定量测定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外,还可能有的实验测定方案有:(任写一种).
某实验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制取氧化铜
①称取2 g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加10 mL蒸馏水溶解;
②向上述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加热至沉淀全部变为黑色;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晾干后研细备用。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步骤②中加热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25 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见下表:
| 实验序号 |
KClO3质量 |
其它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 ④ |
1.2 g |
无其他物质 |
|
| ⑤ |
1.2 g |
CuO 0.5 g |
|
| ⑥ |
1.2 g |
MnO2 0.5 g |
回答下列问题:
(3)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_____;
(4)本实验装置图中量气装置B由干燥管、乳胶管和50 mL滴定管改造后组装而成,此处所用滴定管是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5)若要读取实验⑤中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为探究CuO在实验⑤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uO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