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铜和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绿,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 u 2 O H 2 C O 3 ,其组成元素有种。
(3)向铜锈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色溶液,从蓝色溶液中回收铜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a的名称是
②证明B过量方法是
③蓝色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金属以矿物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使用过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清洗后需要及时擦干放置,可以减少对铁锈蚀的影响。
(3)将一定量的锌加入到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和滤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命吸管"(如右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和过滤的作用。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 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①6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 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溶液。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性。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变成坚固的
(4)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 S i C l 4 )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下列服装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

A.纯棉帽子   B.羊毛衫C.涤纶运动裤
(2)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素。
①水果和蔬菜富含的营养素是,该营养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等作用。
②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元素。
(3)二氧化钛( T i O 2 )可制作用于家装的白色涂料,其中 T i 的化合价为
(4)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①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排放污染较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②完成车用铅酸电池充电的反应: 2 P b S O 4 + 2 H 2 O Pb + 2 H 2 S O 4 +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⑴木炭燃烧的实验: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检验如图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

⑵对燃烧是否产生火焰的探究:
【发现问题】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而氢气、蜡烛、酒精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都产生火焰。那么,物质燃烧是否产生火焰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提出问题】a.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与可燃物的状态有关 c.与燃烧达到的温度和可燃物的沸点有相对大小有关
【资粒整理】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归纳整理,如表:

物质

名称

物质状态 沸点

燃烧达到

温度(

是否产

生火焰

氢气 - 259 2750
一氧

化碳

- 190 2500
木炭 4827 1200
石蜡 300 600
883 1400
2750 1800

【得出结论】

①通过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可以得出假设 a (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 b 的结论是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以是出有关假设 c 的结论是
【验证结论】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石蜡蒸气燃烧能产生火焰。(用简要语言叙述。提供仪器;蜡烛、火柴、注射器、玻璃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