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实行了军功爵,鼓励杀敌求胜。其中秦国最典型。
材料三:魏无乡党之法,唯立宗主督护;民多隐冒,三五十家始为一户。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享有政治权利的资格上,两者有何相同之处?概述其相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北魏实行过哪两种政治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次改革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梭伦改革的评价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口述史是记录历史的古老形式,唐德刚给口述史注入了新的因素,树立了活的范例,如唐德刚的成名作《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本人口述占15%,其它的85%是从报纸、图书馆到处搜求资料补充、考证而成,这本书至今是现代口述史的代表著述;……设定了具体的标准,让人们知道,现代口述史学不是一种辅助性的秘书工作,而是以史学工作者为主体的历史研究;……相比较而言,从以细节见长的口述史学中,可以更多地感受历史的丰富性,……这也是他对现代口述史学的一大贡献。
材料二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认为中国全部文明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中间经过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从战国时期到秦帝国,大概经过二三百年,转型完成即创建了农业大帝国的定型。近代的大动乱是从中华帝国到现代国家的第二次转型,“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
( 注:上述材料均根据凤凰网及维基百科等整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德刚口述史的研究对现代史学的主要贡献?
(2)结合有关史实,试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2000多年前中国的第一次转型是如何实现的。
(3)为什么说中国的“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
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 他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了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白皮书。
(1)英国《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作了哪些规定?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是如何保障政治民主的?它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与西方国家相比,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
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
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的宪法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古代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来源于英国近代的普通法传统。不仅美国第一代领导人制宪时受英国普通法传统的影响,第二代领导人在巩固宪政方面也从中汲取不少养分。
美国宪法另一个思想源泉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他借用自然法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理论。……是在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虽然美国宪法产生于独立战争胜利之后,在早期的欧洲大陆启蒙思想和英国普通法的传统却都对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任东来、陈伟、孙庆等编著《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材料二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以后于1787年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作为制宪会议代表的55名制宪者简况如下:
制宪会议代表概况

代表们职业
多为律师、种植园主、商人、教授、医生
个人履历
46人曾任殖民地或州议会议员,42人是大陆会议代表,28人是邦联国会议员,7人曾任总督或州长。
受教育情况
31人受过大学教育,30人是律师,2人是学院院长,3人是教授,10人当过教师,9人在外国读过书。

——引自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
材料三 “这部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他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
——引自马克斯·法仑德《设计宪法》
材料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的国体,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都用于限制和分散政府权力。在美国的体制中,不论是联邦政权还是州政权或是联邦制中某个组成部分,都不应获得全部的国家权力。……
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时必须时时注意个人自由的保护。
——引自宋鲁郑《美国宪法起草揭秘及对中国的启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古代文明中自然法观念的核心”、“英国近代的普通法传统”分别指什么?
(2)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订过程中还接受了哪些重要的思想和理念?
(3)根据材料四中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有关内容,分析其两个目的是什么?
(4)结合材料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特征?(至少回答两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