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她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
B.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象的思想根源 |
下面是从“一五”(1953~1957年)到“二五”(1958~1962年)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示意图。对这种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 |
B.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农业生产 |
C.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增加主要是“左”倾路线下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
D.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下忽视商品经济的结果 |
山西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此诞生,随后它在中国很多省设有分支机构,到19世纪40年代,其业务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 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
C.山西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 | D.新型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人人享有言论自由 | B.宽容他人 |
C.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 D.敬畏自然 |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而导致“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产生各种新问题”。能使这段叙述成为完整的因果关系的中间环节是
A.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
C.传统的制造业吸引了投资者 | D.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
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A.准确客观地描绘物像 | B.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 |
C.运用抽象夸张的手法 | D.注重光与色的明度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