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
②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③蒸汽机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④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明朝小说《金瓶梅》的故事源于《水浒传》,但主人公却由侠士武松变为商人西门庆,《三言》《二拍》中的许多故事采自唐宋传奇,但主人公却往往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变成了商人。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 | B.世俗文学成为反封建的主要载体 |
C.商人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 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A.保持习惯法传统 |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
C.崇尚自由和理性 | D.强调客观公正的解决现实问题 |
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
在一部著作里出现右边材料中的一系列小标题,据此推测作者主要探讨的问题是
A.世界市场确立的主要途径 | B.全球化过程中的就业危机 |
C.自由放任政策不合时宜 | D.全球化导致南北差距加大 |
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 | B.促进法德和解 |
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 | 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