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①②⑤ ①④⑥ ②③④ 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题目。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明代宋濂《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罪,还告父兄无恐若:你们
B.道中牛死脱:逃离
C.愿得只履之事:供奉
D.君子其能受善言云多:称赞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德基□更以宽化之
②潍不偿驴,□辞也
③不求成名,□爱民为先

A.①则②乃③而 B.①乃②何③以
C.①则②何③以 D.①乃②何③而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B.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C.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D.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②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2)文中有哪些事迹直接体现了吴德基“爱民”品质的?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到任。
B.诏书切。让:责备。
C.率子孙耕农为养。躬:亲自。
D.所犯无状,暴贤者。干:干预。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侯问武,而收系张胜。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柳敬亭传
黄宗羲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发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说书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必性情,习方俗句:勾画。
B.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练揣摩简:简单。
C.军中亦不敢以说书敬亭目:看待。
D.古证今,极力为之援:引用。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盱眙市中为人说书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B.军中亦不敢说书目敬亭宁南为相见之晚
C.如优孟摇头歌 子言末发哀乐具乎其前
D.闻使人来 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柳敬亭说书“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2)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3)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
(4)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
(5)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

A.(1)(3)(4) B.(2)(4)(5) C.(1)(2)(5) D.(3)(4)(5)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敬亭机智灵活,后来又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
B.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后,先后到了盱眙、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中。
C.宁南侯结识柳敬亭后,感觉相见恨晚,并且让他在府中担要职,因此军中官员也不敢轻视柳敬亭。
D.宁南死后,柳敬亭上街头重操旧业,他结合在军中的见闻,使得说书造诣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

翻译。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②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③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①,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论语·阳货》)
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
【注】廉:棱角。这里形容人的品行方正有威严。
这两个选段是围绕哪一个话题展开阐述的?
孔子和孟子两人分别强调了什么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①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②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
【注】①纲舟: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②谠:正直。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多盗,然未尝有获者苦:苦于,为……所苦
B.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睥睨:斜着眼睛看,轻视
C.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向使:假使
D.若而不诛贷:推卸,推辞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任伯雨“体恤民情”和“正直敢言”的一是()

A.①邃经术,文力雄健 ②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
B.①知雍丘县,抚民如伤 ②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C.①伯雨处之如平常②章八上,贬惇雷州
D.①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②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伯雨自幼与众不同,做雍丘县县令时,爱民如子,大力整顿漕运,使盗贼不得入其境。
B.任伯雨担任大宗正丞时,上书高宗,揭发章惇有篡位的野心,奏章上了八次,章惇被贬雷州。
C.任伯雨多次谏言,大臣很畏惧他,皇上也让他少谏或不谏,伯雨不听,后因党事被革职。
D.任伯雨对朝廷忠心耿耿,子捕妻逝,但他处之如常。高宗诏赠他为龙图阁,加赠谏议大夫。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
(2)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