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
处理方法 |
0 h |
12 h |
24 h |
48 h |
① |
无辐射损伤 |
0.046 |
0.056 |
0.048 |
0.038 |
② |
辐射损伤 |
0.460 |
0.420 |
0.530 |
0.520 |
③ |
辐射损伤+IL-18 |
0.239 |
0.265 |
0.279 |
0.269 |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集体重要的
(2)自爆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放出的涉嫌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
观察对象 |
染色剂 |
实验结果 |
① |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
苏丹Ⅲ |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
②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
毗罗红甲基绿 |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
③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
健那绿 |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
④ |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龙胆紫 |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
图1表示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0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图2表示C植物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3表示C植物在不同温度下,某一光照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注意:图2和图3中实线表示15摄氏度的相应值,虚线表示25摄氏度的相应值。
(1)当B植物二氧化碳净吸收量为0时,其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
(2)当光强达到Z点后,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答两点即可)。
(3)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 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4)当图3纵坐标分别表示C植物光合作用氧气的释放量和产生总量时,则它们分别是在光照强度为和 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
(5)在4千勒克司光照强度下,25℃时C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量是15℃时的倍。
学校生物实验室有一批淀粉酶制剂,因保留时间较长,不知其是否还具有活性。某生物兴趣小组承担了鉴定任务,请你帮助完成实验设计,并解答有关问题。
(一)实验目的:探究这批淀粉酶制剂的活性。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非还原糖,在淀粉酶作用下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通过比较该淀粉酶制剂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以鉴定这批淀粉酶制剂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①淀粉酶制剂②大小烧杯若干③试管若干④淀粉糊⑤斐林试剂(A液:0.1 g/mL的NaOH溶液,B液:0.05 g/mL的CuS04溶液)⑥碘液⑦量筒③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1)取唾液:将口漱净,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取出,将唾液挤入小烧杯中。
(2)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糊,再往A烧杯加入适量唾液,B烧杯中加入。
(3)适当时间后,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 mL;另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mL。
(4)向试管A1、B1中加入;向试管A2、B2中加入等量新制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5)观察各试管的颜色变化。
(五)试管A1中溶液为棕黄色,试管A2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请根据试管B1、B2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1)若,则该淀粉酶制剂完全失活;
(2)若B1呈蓝色,B2有砖红色沉淀,则该淀粉酶制剂;
(3)若,则该淀粉酶制剂活性正常。
图甲是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该生物体内5个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甲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_],还应具有的结构是。
(2)若图甲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生物膜为(填标号)。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发现该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药物最可能的作用是。
(4)若图甲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乙中(填字母)的分裂现象。
(5)在图乙中,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_(填字母)。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_______________。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在整个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外形成向(填“左”或“右”)方向的局部电流。
(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和排尿时机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刺激(结构名称)渗透压感受器,使产生渴感,通过主动饮水补充水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原因是:。
下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的自我净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微囊藻是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河流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
(3)在河流的上游段,溶解氧因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大量减少,但在河流的中下游的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黑白瓶中溶氧量,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此时,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________________之差。
(5)前些年,人们为了追求农业的高产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得河流受到的污染也慢慢加剧。请问,在该事例过程中人们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