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 B.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 |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
| “一五”(1953~1957年) |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
| “二五”(1958~1962年) |
大跃进 大倒退 |
| “六五”(1981~1985年) |
走向改革开放 |
| “八五”(1991~1995年) |
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此言论
| A.认识到风俗变迁与社会发展间存在联系 |
| B.为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 |
| C.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 |
| D.表明当时国人已充分认识到蓄辫的危害 |
下表是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岁出总额与部分支出比率”(部分)(数据整理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此表说明
| 时间 |
岁出总额 (万元) |
军费支出占百分比 |
债务支出占百分比 |
经济建设支出占百分比 |
教育支出占百分比 |
| 1928年 |
49700 |
49.7 |
33.3 |
0.6 |
1.5 |
| 1929年 |
61875 |
42.9 |
33.4 |
0.4 |
2.6 |
| 1930年 |
71200 |
43.8 |
39 |
0.2 |
2.0 |
A.国民政府重心在于排除异己稳定政局
B.巨额债务支出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资金短缺停滞不前
D.国民政府关注民众生活高度重视教育
据《申报》记载,1896年杭州的通益公纱厂开建,“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这表明当时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蔚然成风 |
| B.官僚资本在中国开始出现 |
| C.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有所变化 |
| D.实业救国的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最终以沉船上发现的瓷盘碎片(下图)确定了该船只的身份。据此获取的信息是
| A.制瓷技术的高度发达 |
| B.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 |
| C.洋务运动的历史见证 |
| D.甲午战争的中国惨败 |